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金代文学之冠”。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他的词,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归葬故乡忻州山下(今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元好问为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后不仕,专心于文学创作,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今存诗一千三百六十一首,内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诗作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晚年致力收集金之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元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
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词集为《遗山乐府》,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他还是位金代文学批评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总览元好问以上诸方面的文学造诣与成就,“金代文学之冠”的名号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