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梅子”指的是宋代词人贺铸。这个雅号和他的词作风格有关。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庆湖今称鉴湖,在浙江绍兴。贺铸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他长相极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头发脱落,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他的作品保留下来的有《庆湖遗老集》、词集《东山集》。贺铸年少时“纵酒使气,豪气盖座”,他喜好评论时政,喜欢武功剑术,任侠使气,无节制地饮酒,但也常常写细如牛毛的工笔小楷。
然而就是这样的“贺鬼头”,他的词中常常充满了凄婉真挚的感情。贺铸的妻子是宋宗室赵克彰的女儿,勤劳贤惠,在妻子死后他写了《鹧鸪天》以悼念亡妻,感人至深: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含思凄婉,潜沉曲致,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与失去伴侣的哀伤。此情已成追忆,白头偕老的誓言永远无法实现,空回首,惟有独卧空床,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听着淅沥的雨声撕心裂肺,谱成一曲哀婉凄怆的爱的离骚。
贺铸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那首《青玉案》,词曰: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在当时备受称赞,黄庭坚曾亲手抄此词放在床头。秦观去世后,黄庭坚曾寄诗给贺铸说:“解道江南断肠句,至今惟有贺方回。”化用贺铸词句为诗怀念旧友。贺铸在词中试问有几许愁,回答是,如烟雾笼罩下的青草,如满城飞散的柳絮,如绵绵不尽的梅雨。用博喻的手法将满腔的愁思化为可见可感可触的意象,无形化为有形,构思极为巧妙。和其他词人相比,贺铸的愁绪似乎更广、更深、更悠长。他也因此得了“贺梅子”的称号。两个称号,一褒一贬,一俗一雅,倒也趣味无穷。
贺铸的词善于造句,语言上继承晚唐深婉密丽的风格。如他的词作《天香》: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整首词充满了漂泊无依之感,天涯倦宦,年华老去,见雾笼横林,听钟鼓不绝,袅袅娜娜。遥想当年轻狂自负,总觉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无度地挥霍,蓦然回首,却发现一度流浪漂泊,客居他乡,年届迟暮,纵有多少悲苦也无从诉说,只有明月遥以为伴,月来月去,梦入梦归。张耒评价贺铸的词“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挽嫱、施之袂”。
贺铸的词并非只表现儿女情长、婉约秾丽,正如他的性格一样,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两面性,他恰恰是宋代词史上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情的人。他的词作《六州歌头》表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不平,将宋代词人从香软温丽中解放出来,书写更远大的抱负,把眼光投向更广大的天地。词中洋溢着燃烧的激情,满腔的愤怨,空有少年侠气而请缨无处,惟有“目送归鸿”。这首词开创了南宋词人直面社会、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