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眉山青神,有这样一方有趣的池塘,只要靠近的游人拍手,池中的鱼儿便会相聚跳跃而出,堪称青神的一大奇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青神颇有声望的乡贡进士王方想为这一奇景命名,同时也想借此机会为自己的爱女择夫,于是当地有名的青年才子纷至沓来。正如所有传奇故事里所讲的那样,正当王方淘汰了所有来参加的人,苦于没有让自己满意的名称和人选时,一位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少年出现了,这位少年为这方鱼塘题名为“唤鱼塘”,这个名字颇有些耐人寻味,深得王方喜爱。而最巧的事情是一直躲在帘内暗中观察这场“海选”的王方之女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唤鱼塘”这一美名。心有灵犀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半年之后,两人成婚。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一代文豪苏轼,而这位帘内女子便正是王方的爱女王弗。
王弗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而苏轼则性情真率、口无遮拦。为了防止苏轼在不经意间犯下错误,招致祸端,王弗对苏轼在离家在外的言行举止达到了“未尝不闻至其详”的地步。不仅如此,她还在苏轼与客人谈话时侧耳细听,为的是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的文人有所戒备。家中有这样的贤内助,在人前放浪直率的苏轼,也心甘情愿为妻子所“监督”,并用“有识”来称赞她,足以看出他对妻子的赞赏和尊敬,两人相敬如宾,伉俪情深。
可惜好景不长,天妒红颜。由于伴随苏轼在凤翔时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加上本身体弱多病,王弗在她二十九岁那年病故,一代佳人香消玉殒。从凤翔回京后一直任闲职的苏轼经龙图阁直学士吕公著举荐,参加皇上主持的特别考试——制科,如果成功,他的仕途便可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而苏轼却在考试中恳请皇帝允许他在策试中不做诗赋,原因是“久去场屋,不能诗赋”。其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并非不能诗赋,而是刚刚听说了王弗的死讯,悲痛交加,而提出这样的请求。在妻子去世三年之内,苏轼再也未曾做过诗赋。
在妻子王弗去世十年之后的正月二十日,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之所以没有在妻子去世之后就立即写词悼亡,而是选择在十年之后的某个夜半醒来,提笔记梦,只是因为亡妻的悲痛使他无从下手去回忆往昔。但是在十年的宦海沉浮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以至于连梦中都是妻子梳妆的身影。过往生活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可“生死两茫茫”的现状又让他痛苦不堪。苏轼满怀悲切地想到:十年都过去了,如今的我早已面目苍老、两鬓如霜,即使上天眷顾,让我们再次相见,她早已不认得我了吧?梦回故乡,还是故乡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情景,但自己却已苍老憔悴,并与妻子阴阳两隔,太多的话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从梦中醒来,想起妻子埋葬在覆盖着短松的山岗之上,孤独凄苦,无处倾诉,肝肠寸断。欲说还休的伉俪之情,生离死别的刻骨思念,这一切,不仅使苏轼万分痛苦,也让后世千千万万的读者为之黯然神伤,这首《江城子》也成为我国古代悼亡词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