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尚书”全称应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指的是宋初词人宋祁。他之所以有此美誉是因为宋祁曾经当过工部尚书,另外他的代表词作《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佳句。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有这样一段关于张先和宋祁的词坛佳话: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于屏后应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从这段词坛佳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那就是以其警策之句称颂词人骚客,在当时是一种词作批评的风气,在宋代这种现象很普遍,如“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肠断西风李易安”等。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来迁到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和哥哥宋郊(后改为宋庠)一起中了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文官,官至工部尚书,而他的哥哥做官做到了丞相,二人并称“大小宋”。提起中进士这件事,还流传有一个故事:原本是宋祁得了第一名,当时仁宗皇帝即位不久,刘太后辅佐其执政,当她得知兄弟两个一同考中进士后,认为弟弟在哥哥之前不妥,于是先将宋庠列为第一,而将宋祁列为第三。后来又觉得将兄弟二人一起列入三甲会引起别人的非议,于是又将宋祁名次往后移了多位,最终只得了第十名。宋祁逝世后得到“景文”的谥号,故世称“宋景文”。另外,宋祁还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新唐书》就是由欧阳修和他两人一起合编的。他不但有才,还是一位风流潇洒、玉树临风的帅哥。这在当时都是一些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宋祁词作留世不多,其词与张先词相近,主要是抒写文人士大夫的闲适安逸的生活,语言工整典丽,善于写景,好于锤字炼句,词风婉丽。代表作为《玉楼春》(或名《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颇有风流之气,同时也体现了及时行乐的思想。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以静衬动,盘活了整首词,尤其一个“闹”字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石子,将词中先前描写的静景一下子点活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立马跃然纸上。难怪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的精辟点评。
除此之外,他在《鹧鸪天》一词中还直接引用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据说是为正月十五赏花灯时的艳遇而作,这首词后来被仁宗皇帝知道后,还帮他找到了那位一见钟情的美女并赐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