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同叔是晏殊的字,所以“北宋倚声家初祖”是指一代贤相兼词人晏殊。倚声就是根据词调填词,唐宋时期,一般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曲调填写歌词,曲调的名称叫做“词调”或“词牌”,常见的词牌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鹊踏枝》、《浣溪沙》、《江城子》等,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晏殊对词坛的贡献,最早学习五代词,出自《花间》而溢出《花间》,词作当中逐渐显露出宋代人的“自家面目”;另一方面,指出了晏殊词的一些特点,“宫”和“徵”是音乐术语,为五声调式之一;“和婉而明丽”是说晏殊的词写得珠圆玉润,读来朗朗上口。
基于此,晏殊将其词集称为《珠玉词》,他的词读起来给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晏殊的词,不论是艳情之作,还是祝寿之词,无论抒发内心情感也好,唱和应酬也罢,都很自然地显示出音韵美和节奏美,不但曲调美,而且词句也很美。唐五代词中那种秾丽、香软、俗气逐渐褪去,继承下来的只是温婉柔和、细腻蕴藉、伤感怅惘等,但是晏同叔又以自己卓越的文人气质将之写得富贵典雅、圆润温丽,这正是晏殊词开北宋倚声之先河的地方。他的代表作为《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抒发了对离人的思念,意境深婉。王国维对此词情有独尊,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当中的第一层境界。
关于晏殊的生平事迹,前面篇目已有介绍,此再不赘言。总而言之,晏殊词虽未完全脱离晚唐五代词风的束缚,但在许多方面已经能逐渐摆脱其影响,《花间集》中写男欢女爱的官能享受和花间尊前一时欢娱的鄙俗之气已经褪去。加之受到当时社会文化需求和审美旨趣的共同影响,一代文学已经逐渐露出了自己的面目。这标志着曾经长时间辉煌无比的唐音渐次让位于在新的美学风范下产生的宋调,晏殊在词史上的地位正在于此,因此说他是“北宋倚声家初祖”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