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影”指的是宋初词人张先,因他作词善用“影”字,尤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三句带“影”的词句为佳,故有“三影”之称。关于“三影”之说,还有另外一种版本,是指“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南宋曾慥《高斋诗话》)。除了“三影”之外,张先还有“三中”之美誉,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出自其词《行香子》)。“三影”、“三中”的说法最早见于宋人陈师道的《后山诗话》。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前前后后担任过知县、通判等职,官至尚书都官郎中。虽然一生官运不太顺当,但是也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一生流连于诗酒风月,好欣赏轻歌曼舞,精力充沛、心情愉悦的他最终活了将近九十岁。据说他八十岁时还娶了个十八岁的姑娘作妾,苏轼曾经作诗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作词善于写景和锤炼字句,意象独具特色,词风清丽隽永,代表词作为《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一首伤春之词,词人因忧愁郁闷而夜不能眠,本想听着曲儿借酒消愁,无奈半夜酒醒了,但是愁依然无法消除,伴随茫茫夜色的是无尽的孤独和苦闷。尤其佳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精心炼就的“破”、“来”、“弄”三字创造了一个空灵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此有“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的极高评价。前面提到张先词中多用“影”字,除了以上所举的“三影”名句外,在《玉楼春》中还有“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的佳句,清人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甚至作出了“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的赞誉。
张先词的内容也多男女相思离别的感受,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反映其闲适安逸生活的词作。前人认为,张先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两大贡献:其一是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通过写大量的酬唱赠答之词而打破了词难登大雅之堂的成见,从而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其二是开了词中写题序的先河,并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这点对稍晚的苏轼等词人在词中写序有直接影响。此外,在词由小令向慢词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他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在词史上的地位,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概括得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