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戏曲史》作为我国第一部戏曲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中国戏曲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王国维自1908年起,连续用五年时间,有意识地把西方的戏剧理论引入传统戏曲研究领域,就中国民族戏曲的起源和形成问题,陆续发表了《戏曲考原》等七种专著,并最终结晶为《宋元戏曲史》。这部书以大量缜密翔实的史料为依据,考证了从上古到元代各种戏剧或泛戏剧形态的发展演变轨迹,建立了一套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
我国古典戏曲自来无史,尽管随着戏曲艺术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元明清三代的曲论家从多方面对戏曲艺术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但正如王国维所指出的,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着“未有观其会通”的弊病,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缺乏宏观的把握和“史”的概念,因而缺少有系统的科学阐述。王国维有感于此而对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研究中,王国维既依凭于翔实而严密的史料考证,又有清晰的理论思想指导。他从史料中抽绎规律,而以理论思想贯串于史料的把握和考订之中。故《宋元戏曲史》体现了细密的逻辑推演和详备的史料凭据的完美统一,既有科学性,又有在科学性基础上深刻的理论性。正是在这种严格的科学性的制约下,王国维为我们勾勒的戏曲发展线索,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长久沿用。
王国维为我们描画的戏曲发展脉络是这样的:
(一)上古至五代是我国戏曲的萌芽时期。
(二)宋金两代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期。
(三)元杂剧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戏曲的成熟。
(四)元明南戏较元杂剧变化更多,故发展了中国古典戏曲。
王国维的勾勒是清晰而又颇为确当的。
郭沫若把《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并誉为“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亦非溢美之辞。综上所述,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在戏曲研究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理论研究中的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理论思想和方法论的开拓是《宋元戏曲史》历史地位的主体。
首先,它界定“戏曲”范畴,廓清了古代戏曲演进轨迹。另,王国维明确地提出一个“真戏剧”的概念,用以称指以元杂剧为标志的具有独立完整形态的中国戏曲,意在突出其以“歌舞动作”“表演出完整的故事”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借以划清戏剧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如歌唱、舞蹈等的界限。
其次,以史实为据,揭示元杂剧发展的历史与“发达”的原因,把130年间元杂剧从兴起、繁盛到衰退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围绕元代废除科举,分析了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否定明代人“以曲取士”之说。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研究由古典向现代转化的进程。
再次,汇通中西美学理论,充分肯定元杂剧的文学成就。王国维推举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另外,将“意境”论运用于对“元剧之文章”的审美评价,将西方的悲喜剧理论引入元杂剧的研究进程中,为杂剧研究打开了新思路。
总之,以《宋元戏曲史》为光辉起点,具有现代学术品格的戏曲理论体系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