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的四部传奇剧作,又称玉茗堂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是《紫钗记》。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也借鉴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部分情节。演述唐代诗人李益在长安流寓时,于元宵夜拾得霍小玉所遗紫玉钗,遂以钗为聘礼,托媒求婚。婚后,李益赴洛阳考中状元,从军立功。卢太尉再三要将李益招为娇婿,反复笼络并软禁李益,还派人到霍小玉处讹传李益已被卢府招赘。小玉相思成疾,耗尽家财,无奈中典卖紫玉钗,却又为卢太尉所购得。太尉以钗为凭,声言小玉已经改嫁。豪杰之士黄衫客路见不平,将李益挟持到染病已久的小玉处,夫妻遂得重圆。《紫钗记》着重塑造了霍小玉和黄衫客两位令人敬重的人物形象。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该剧叙淳于棼酒醉于古槐树旁,梦入蚂蚁族所建的大槐安国,成为当朝驸马。其妻瑶芳公主于父王面前为淳于棼求得官职,因此他由南柯太守又升为右丞相。只为檀萝国派兵欲抢瑶芳公主,淳于棼统兵解围,救出夫人,但夫人终因惊变病亡。还朝后的淳于棼,从此在京中淫逸腐化,为右相所嫉妒,为皇上所防范,最终以“非俺族类,其心必异”为由遣送回人世。此剧既叙官场倾轧、君心难测,亦状情痴转空,佛法有缘。
“临川四梦”中,艺术成就仅次于《牡丹亭》的剧作是《邯郸记》。全剧三十折,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南柯记》与《邯郸记》都是以外结构套内结构的方式展开剧情,但《邯郸记》的两套结构要精巧得多,不像前者有散漫拖沓之感。
此剧的外结构演述神仙吕洞宾来到邯郸县赵州酒店,听久困田间的卢生述志。卢生对穷愁潦倒的生活满腹牢骚,声言“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吕洞宾即刻便赠一玉枕,让卢生在梦中占尽风光得意、享尽富贵荣华,同时也受尽风波险阻,终因纵欲过度而亡。一梦醒来,店小二为他煮的黄粱饭尚未熟透。在神仙点破后,卢生幡然醒悟,抛却红尘,随吕洞宾游仙而去。这样一个带有游戏性质的外部框架,将全剧的主体内容整个包裹起来,使得卢生所创建的轰轰烈烈的功业及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都成为有迹可寻但却毫无价值、全无意义的虚妄世界。这是对明代官场社会的深刻鞭挞和总体否定。
汤显祖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剧作还是又称《还魂记》的《牡丹亭》。这部传奇以明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为蓝本,铺叙了一个惊心动魄,却又饶有意义的爱情故事: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早已厌倦封建礼教的禁锢,产生了追求幸福、解放个性的强烈要求。某天,她背着严厉的父亲和迂腐的老师,偷偷地来到春光烂漫的后花园,并在游园之后梦见与理想的对象柳梦梅相会,醒来之后,为幸福的幻灭和现实的冷酷而痛苦绝望,郁郁而死。一缕幽魂,不甘屈服于命运,仍在人间飘荡。三年后,她所思恋的柳梦梅也为寻访梦中人来到此地,从拾得杜丽娘的画像触动心灵深处的感情,得与杜丽娘的阴灵相会。在杜丽娘幽魂的指使下,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终于在情的感召下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临安应试,柳梦梅高中状元,杜宝虽然拒不认婿,却无法改变起死回生的杜丽娘自由选择丈夫的强烈愿望,也不敢违拗皇帝的调停。一对青年通过艰苦曲折的斗争,取得了保卫爱情和反抗礼教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