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马郑白”是元曲四大家的简称吗?
“关马郑白”是元曲四大家的简称。
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是元代杂剧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性格狂傲倔强,幽默多智,正如他的自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的剧作汪洋恣肆,慷慨淋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他既是当时名士,又从事杂剧、散曲创作,亦雅亦俗,备受四方人士钦羡。所作杂剧十五种,现存七种,即《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以及《黄粱梦》(与人合作),其《误入桃源》杂剧尚存残曲一支,散曲作品被辑为《东篱乐府》传世。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白朴擅词曲,有词集《天籁集》,散曲现存四十多首,多以本色言语抒写闲情逸致。所作杂剧十五种,现存仅《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的剧作存目十八种,流传至今的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
也有观点称“关马郑白”中之“郑”指的是郑廷玉,除其杂剧作品和散曲残编外,别无任何供考察其生平行事的文字资料。有杂剧二十二种,今仅存五种:《楚昭王》、《看钱奴》、《后庭花》、《金凤钗》、《忍字记》,还有商调残曲《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