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缠绵的儿女情长,不可挽回的家族没落,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亦真亦幻的神仙世界,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才华横溢的诗词歌赋,精巧细致的器皿用具,凡此种种渗透交织,共同演绎了一场奇幻瑰丽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将自己真切的人生体验用饱含血泪的文笔表达出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其一生所见所感都融入了这部长篇巨著。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还没有一部书能像《红楼梦》那样呈现出如此恒久的艺术魅力,使人百读不厌,正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
《红楼梦》以一场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爱情悲剧作为中心,延伸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那个即将崩塌的封建大家族。其中的人生百态是作者曹雪芹对真实生活的独特体验,而他的叙事风格则是写实和诗化的完美结合。因此,《红楼梦》中既有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写实表现,又有描写生命、爱情、青春时散发的含蓄朦胧的意境美。小说既有对生活中真实事件的直接记录,同时也运用了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进行曲折表达,二者相结合,将作者对于人生苦涩的欲说还休表现地含蓄委婉,淋漓尽致。在结构安排上,《红楼梦》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的网状结构,将众多的人物事件都置于一个交叉立体的情节大厦之中。同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使情节的转换自然流畅,浑然天成,小说中的众多事件由小积大,环环相扣,首尾连贯,层次清晰。在叙事角度上,《红楼梦》创造性地运用了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的手法。同样是一座大观园,小说中通过元春省亲,众小姐和宝玉入住,刘姥姥游览等情节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绘,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具体。在叙述语言上,《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书面语言的精粹,使小说既有活泼自然的生活气息,又不失庄重典雅,同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多样化程度之高,也令人赞叹。正是如此高超的叙事艺术,造就了《红楼梦》这部无法超越的古典小说高峰。
冰清玉洁、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温柔贤惠、善识大体的宝姐姐,精明强干、独挡一面的贾探春,爽朗大方、不拘小节的史湘云,聪明刚烈的晴雯,谨慎温柔的鸳鸯,生活在这样一群各具特色的美女中间,也难怪贾宝玉感叹“女儿家都是水做的骨肉”。《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创造了不朽的神话,小说中出现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个人物,却无一雷同,除了以上所略举的几个主要人物之外,其他人物形象无不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上到皇亲国戚,下到乡野村妇,在这部小说中都有所涉及。《红楼梦》避免了传统小说描写人物平面化的叙述方式,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复杂变化。
正是这样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生动的人物塑造,使《红楼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老的神话。鲁迅先生曾经高度评价《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