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大学者纪晓岚晚年创作的一部追录见闻的笔记体小说,全书共二十四卷。小说主要搜辑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也有作者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笔记体小说的高峰。
《阅微草堂笔记》文风质朴简约、幽默诙谐,夹叙夹议,娓娓道来,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道学家献丑”一则,写一名塾师,表面上道貌岸然,对学生管束颇严。有一次他在月光下散步,忽见一美貌女子,经不住美女的言辞柔婉,将她领回房去共度春宵,之后此女子竟然跑到学堂来当着学生的面向他讨赏钱,原来,那美女是被学生们买通来勾引塾师的妓女,塾师当即羞愧得无地自容。这样的小故事对道学家虚伪性的讽刺和世态人情的描写颇为精彩,具有鲜明的反礼教倾向,为世人所称道。《阅微草堂笔记》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书中保留了丰富的官场及民间掌故、民俗趣事和里巷异闻,这是其他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替代的。
由于以上特质,《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大量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史上的一座新高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因其影响较大,也引起了后世部分学者的仿效,例如俞鸿渐的《印雪轩随笔》、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
纪晓岚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时,《聊斋志异》已经流传相当广泛了,纪晓岚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这种写法的不满。他反对蒲松龄那种既有传奇的详尽宛曲,又有六朝志怪的古澹简约的文风。他主张重归六朝简古,尚志黜华,用简朴的叙述,写真的笔法,短小的形式,展示一种信雅并举的审美境界。纪晓岚认为,传奇小说必须具有可靠性,非耳闻目睹,不可轻易下笔,更不能把本不存在的事物写得过于活灵活现。纪晓岚的这种重写实的文学观,对于小说创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