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人小说萌芽于汉末,兴盛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南北朝。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作品,汉末魏晋时期的代表作有《笑林》、《郭子》、《高士传》、《西京杂记》等。
《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集,作者邯郸淳是三国时魏国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此书内容待后文详论。
《郭子》,作者郭澄之,成书于东晋末年。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子部著录《郭子》三卷。作品长于记事,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作者用真挚的笔调记录了两晋上层社会文人的言谈应对、品评人物的事实,其中部分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官场之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由此深刻揭露并批判了上层社会的丑恶。在艺术手法上,《郭子》语言简约含蓄,文笔清新隽永,善于突出刻画人物形象,为《世说新语》提供了许多素材。
《高士传》是魏晋间名士皇甫谧所作,全书共三卷,记述上古至魏晋的清高隐逸之士共九十六人的生平事迹,旨在为这些高人雅士立传。皇甫谧说自己的立传标准是“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按照这个标准,被孔子、司马迁称颂过的伯夷、叔齐,被班固表彰过的“两龚”即龚胜、龚舍,都不在立传之列。伯夷、叔齐宁肯饿死,耻食周粟,执节很高,但毕竟有过“叩马而谏”的自屈行为;两龚断然拒绝出仕新莽,晚节很好,但早年总是出仕过的。因此,不予载录。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的九十六名高士全是经过严格筛选没有出仕过的“高让之士”,其中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社会生活,甚至于社会历史的一个侧面。
《高士传》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经常被后世小说戏曲取材利用,其中《梁鸿》一篇就非常有名。作品记载了东汉时期,梁鸿与孟光夫妇虽身处贫困窘迫之中,但不慕名利,淡泊明志,潜心著书,特别是夫妻二人互为知己,互敬互爱,被世人传为佳话。著名的“举案齐眉”的典故便是由他们的故事而来。《高士传》虽然标榜为高人雅士作传,但其中有的所谓“高士”实际上是非常迂腐固执的,例如《江阴丈人》一篇的主人公,他不会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选择固步自封,拒绝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从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来看,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却与历史的发展背道而驰。作者皇甫谧按照“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的标准选择人物,因此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社会生活。
《西京杂记》,东晋葛洪所撰,“西京”是指西汉的都城长安,这部小说记载的是西汉时期的杂事传闻,包括帝王后妃生活的奢靡、宫廷园囿、珍玩异物、典章制度、文人轶事、民俗风情等等。《西京杂记》保存完整,它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但由于所记内容多是传闻,所以还是应把它当做一部轶事小说来鉴赏。《西京杂记》中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例如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的故事,作者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增加了虚构的情节,将历史小说化、故事化了。还有其中所叙述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恋爱故事,也很动人。小说写了二人相爱的经过,情意俱佳。除此之外,书中还记录了一些下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表现了他们高超的劳动技术和艺术才能,如能工巧匠丁缓等。《西京杂记》所记虽杂,但作为小说,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有较多可取之处,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为典实,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后代文学作品提供了许多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