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干宝自小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少有文名,有良史之才。东晋初,朝政草创,干宝经人推荐,领修国史,著《晋书》二十卷。而就是这位人间良史干宝,在为现实人间记录历史的同时,也为虚幻世界中的神魔鬼怪撰写了一部历史——《搜神记》。《世说新语·排调篇》中记载,与干宝同时代的刘惔评论干宝说“卿可谓鬼之董狐”,他也因此被世人称赞为“鬼董狐”。董狐本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他以秉笔直书著称于世,人们为了肯定干宝对记录鬼怪之事的热衷,就称之为“鬼董狐”,意思是说他是记鬼的史官,以此来表彰他的文学成就。
一位接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国家史官怎么会对光怪陆离的鬼神世界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呢?据说,干宝年幼时,父亲去世并被葬于澉浦青山,父亲生前有一个宠婢,母亲一直很嫉恨她,等到父亲下葬时,母亲就把那个侍婢活生生推下墓穴,让她为父亲殉葬。十几年后,干宝长大,母亲去世后需要与父亲合葬,于是家人便打开了父亲的墓穴,令人惊异的是,十几年前随父亲陪葬的那个侍婢伏在棺木上,面色容貌居然和生前没有一点区别。家人用车子将其载回家中后,过了几天侍婢就起死回生了,并且讲述干宝的父亲常常给她送来饮食,恩爱一如从前。从此,那名侍婢就能够预测吉凶并屡屡应验。另一件触动他的事情是,干宝的哥哥病重气绝,死后好几天身体也没有变僵硬,后来就醒过来了,还说他看见了鬼神,像是在梦中游历了一场一样,他并不知道自己曾经死过。经历了这两件事,干宝不由得感慨天地阴阳、生死轮回的奇异变化。于是,他开始搜集天下的异闻怪谈,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搜神记》。
“鬼董狐”这一称呼不但说明了《搜神记》具有志怪的性质,同时也肯定了干宝在创作时题材选择的广泛与艺术表达的深入人心。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突出代表,《搜神记》为人们讲述了许多优美动人而又惊心动魄的神仙鬼怪、民间传说故事,其中的名篇流传很广,如《干将莫邪》、《董永》、《韩凭妇》、《嫦娥奔月》、《东海孝妇》等等,这些故事篇篇精彩,感人至深,虽然所说的都是神鬼怪异之事,但却不离人间真实,是用鬼怪故事叙说人间之情。作者干宝把人间所有美好的愿望和情感都寄予了虚幻世界中的神魔鬼怪,任他们演绎着奇幻诡异的感人故事,如此钟情于鬼怪世界的干宝,被后人称作“鬼董狐”可谓是实至名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