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谈论家庭教育的专著首推《颜氏家训》,它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比较完备地陈述家庭教育的著作。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为了训诫子孙而作的,故名“家训”。在古代家学的发展史上,《颜氏家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宋代学者陈振孙誉之为“古今家训之祖”,作者颜之推也因这一部书而得以享誉千古。
颜之推(531—约590后),字介,北齐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幼承家学,博览群书,不喜老、庄而爱儒。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他为文“词情典丽”,著述甚多,却多已散佚,今存者除《颜氏家训》外,还有一篇《观我生赋》较为有名。
据颜之推“自叙”,《颜氏家训》的创作目的在于“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序志篇》)。全书七卷二十篇,涉及范围很广,内容多经事济世之谈,旨在以此道教训子孙。除论及个人在立身、治家、处世等方面的经验之谈外,对当时政治、社会思潮等也多有评论,而大体以儒家思想为归依,这是由颜之推颇具儒家色彩的教育思想决定的。在他看来,人可以分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而“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强调中庸之人必须受教育,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其具有德行和知识。关于教育的目的,颜之推也有自己的看法:“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颜之推不同意为了“求进”而学习,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人才,他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意即“德艺同厚”。“德”指的是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如孝悌仁义等等;而所谓的“艺”,则包括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这也是为什么《颜氏家训》被称为“古之家训之祖”的原因。又因其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所以在散文史上也有着一定的地位。
在文体风格上,《颜氏家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情感基调亲切、质朴。透过书中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饱经沧桑、对后人认真负责的长者的谆谆教导。他循循善诱,娓娓叙说自己的所知所想,行文上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典故,语言质朴通俗。
其二、夹叙夹议的论说文结构。《颜氏家训》采用“树形结构”,也就是典型的论说文结构。在“家训”的中心下,各篇又有小标题作为各个分论点,彼此相辅,而各论点之中又穿插着事例论证。这种夹叙夹议的结构,使全书结构灵活多变又浑然一体,读起来条理清晰、论证明确。
其三、语言多用散体,文质兼美。颜之推行文,基本上都用散体,间有骈句,但并不多,这一点在追求浮艳绮靡的齐梁时代是非常难得的。也反映了他的文学创作不从流俗的倾向。
《颜氏家训》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被后世合称为“北地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