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巨源绝交书》为竹林名士嵇康所作。这封书信是写给朋友山涛与之绝交的。这两位是怎么了?为何绝交?介绍了这两个人您就知道了。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西)人,与阮籍并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他身长七尺八寸,相貌可谓是龙章凤姿,风度非凡,为一世之标。有人称赞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也有人说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好友山涛评价道:“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据说他去山间采药,游兴大发,忘了回家,而山上的樵夫遇见他,都以为他是神仙。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李白,他也曾被贺知章叹为“谪仙人”。嵇康喜好音乐而且精通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并为“九弄”。后来开创科举制度的隋炀帝还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嵇康娶曹魏宗室曹林女为妻,后官至中散大夫。曹魏政权为司马氏所控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嵇康清高自傲,而司马昭慕其才名想聘用他为自己的掾吏,他竟离开家门躲避到河东去了。为了逃避做官,嵇康以打铁为乐,司隶校尉钟会想和他结交,轻车肥乘,率众而往,正逢嵇康和向秀在树阴下打铁,对他一直不予理睬。自讨没趣的钟会就要离开的时候,嵇康终于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言下之意就是我们不是一路人,你不要再来招惹我了。钟会回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表面虽然客气,但心里却埋下了仇恨。
之后嵇康因吕安的祸事被无辜牵连下狱,钟会乘机向司马昭进谗言:“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早就对嵇康不满的司马昭深以为然,借此机会将嵇康判处死刑。行刑那天,三千太学生集体为之请愿却不得免,嵇康自己却面不改色、慷慨赴死,在刑场索琴演奏名曲《广陵散》,裂琴而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之后从容就戮,年仅四十。
嵇康在狱中曾作《幽愤诗》,当时他并没有料到自己会有杀身之祸,所以在诗的结尾说,自己一旦脱离困境将远离尘世,“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可谁又能想到,他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呢。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的传世名篇,也是其任性“使气”之作。山巨源即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曾是嵇康的好友,年轻时他们彼此相知,是一起遨游山林、诗酒论剑的知己。后来政治逐渐黑暗,司马氏掌权后大诛异己,山涛没能像嵇康那样顶住压力,他出仕了,而且还写信请嵇康出仕。嵇康断然回绝了他,并写下书信与他绝交,这就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他陈述“必不可者二、甚不堪者七”等拒绝为官的理由,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表达了对世俗礼法的坚决蔑视。
从字面上来看,《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与山涛绝交,实则是嵇康借此信指桑骂槐,借题发挥,对司马氏利用礼法阴谋篡权的行为及其黑暗统治表达了不满与怨愤。所以这封绝交书可以认为是他与司马氏的绝交书、与世俗礼法的绝交书。此信的出现,相当于公开宣告与司马氏为首的上层社会决裂,因而为“世教所不容”,第二年他便无端招祸。而嵇康对山涛并没有他所说的那般怨愤,据传他临终时还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可见他们之间的友情还是很深厚的。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中也称其:“徒有其书,交未尝绝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持论犀利,言辞恣肆,愤懑、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在娓娓述说中夹杂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后被刘勰称为“师心”、“使气”、“志高而文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