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琉璃的起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故事,不管故事真假,但都可以表明我国琉璃的历史悠久。
1.五彩神石
远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初,世上本没有生灵,女娲诞降之后,传说黄土以造人类之形。后来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为争夺帝位而爆发了异常激烈的战争。
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于是决心补天。她从汾河捞起了许多五色石,用火烧炼把坚硬的五色石烧炼成熔浆,然后把一块一块的色彩缤纷的熔浆将天上的窟窿补上,挽救了这场灾难。
当太阳再次出现时,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而当时补天从女娲手里散落人间的五彩神石,据传就是最早的琉璃起源。
2.流蠡
这是一段有关西施与范蠡的凄美爱情故事,那忧伤的琉璃传说直至今天还被人们不时提起。
相传,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了一种东西,这就是琉璃。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
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
这时,范蠡正与西施陷入爱河,他从见到西施的那一刻起,范蠡就在她那沉鱼落雁惊为天人的美貌里沦陷了。两情相悦之时,他曾想亲手送一件定情之物给她,但思来想去,始终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都无法与自己的恋人相配。
或许是上天的补偿吧,那时,郁郁不得志的他突然眼前一亮。从王宫出来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要将那件以自已命名的“蠡”,精心打造成一件举世无双的首饰,打造成以心相许的定情之物送给西施。
之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数月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这件首饰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配饰。
不料就在这一年,他担心已久的事情终于还是无法抑制的发生了:勾践闻知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图讨伐越国以报父仇,所以决定先发制人。
越王三年来亲手训练的精锐部队果然如虎狼之师般行动迅捷,只可惜,他们所面对的是伍子胥精练三年、在数量上更数倍于已的吴国雄兵。
越王勾践回来的和出师一样迅速,不过,此时的他,身边只有六百余人,这些人还是范蠡从留守部队中抽调的二千余人的接应部队中的残余。如果没有他们,勾践也许就和他的大军一样,永远地留在吴越边境上了。
越王和范蠡的三千余人马困守会稽山。
范蠡的计谋再次拯救了越国。在他的运筹下,大夫文种亲自前往吴国,贿赂了吴国宰相伯嚭,最终说服了吴王和谈。但吴王提出的一个重要条件,如天崩地裂般几乎摧垮了范蠡。20年后,他说:大名之下,不可久居也许正是源于此。
吴王的条件是:必须让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前往吴国和亲。
会稽山,越国的中军帐内,勾践从王座上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已有些失魂落魄的范蠡跟前。越王抬手摘下了腰间那柄范蠡亲手为他铸造的王者之剑,躬下身来,双手托剑:先生,拿上此剑,带着西施回楚国去吧!
范蠡当然想走,就是洒尽一腔热血,他也愿带着西施远走天涯。此时,王剑在手,离开会稽山是不难,但身后越国的百姓们呢?更何况山下还有十万虎视眈眈的吴国大军。而此时,勾践的这番举动的背后,又何尝没有包含王者的权谋之意呢?
其实,当年檇李大捷之后,若不是恐范蠡功高震主,又怎会让他交出兵权,铸剑三年?出征之日,若是听从范蠡苦谏,以逸待劳,又何至有全军覆没的结局……那一刻,范蠡想了很多。
勾践的话,像晴空霹雳般在营前炸响,范蠡亲手训练出来的三千余越甲也誓死要与吴军一战,哪怕是玉石俱焚。
闻讯赶来的西施伤心欲绝,她强打精神,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范蠡跟前,轻轻地摘下了挂在胸口处、她视为自已生命一样爱惜的蠡,捧在掌心,禁不住泪如泉涌。
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那一刻,天地日月也为之动容。从此,晶莹剔透的蠡就有了生命,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泪在其间流动,仿佛能感觉到她那淡淡的呼吸,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这个名字的谐音,并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从此琉璃就作为爱情的象征一直至今天。
琉璃中爱情的凄美,男人情谊的厚重!它容纳世事的沧桑,同时又有出世的超然。正是这些品质又使琉璃和佛家结缘。佛家说法:愿身如琉璃,内外明澈。琉璃在佛缘中超俗升华,“形神如琉璃”成修心养性入化之境界!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琉璃带来荣名和吉祥,加之动人的传说,皆此种种,琉璃逐渐名满天下,成为我国五大名器之首。将相王侯,竟相收藏。凭其独特的神韵和完整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两千多年的时尚生命!
无论时尚的天空怎么变幻,但人们对时尚内涵的追求却从不知倦。琉璃是美丽的传说,不世传奇,从历史中走来,在今天的创新中,它走进时尚,又走进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