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的“武”字甲骨文,从行从止,从戈操戈。“武”字的篆书,会合“止”“戈”二字,赋予制止侵路之意。“拳”字最早出现在周代“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这里的“拳”虽当“力”来讲,但反映了拳、勇、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武术作为一个名词,史料中最早见于南朝宋的太子舍人,颜延之(公元384~456年)做了首四言诗《皇太子释奠会作》:“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意思是“废止武术,促进文学。使百姓佩服,大家仰慕好榜样。”但是,文中的“武术”是指“军事”,和现在语境中的“武术”有着很大的区别。
“武术”一词后来还有在用,明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种植部》:“自幼好武术”当时的武术是指军事而言。作为一个属于体育文化范畴、并包含多种价值功能的技艺名称,“武术”一词作为强身健体,自卫搏击等技击对抗技术的释义,目前所见始于清代晚期。1908年7月的《东方杂志》第6期上引载了7月12日《神州日报》的一篇文章,其名曰“论今日国民异崇旧有之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