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常用“杏林”比作中医界?
人们常把杏林比作中医界,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呢?《太平广记》卷第十二中讲述神仙董奉时,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汉朝的董奉,既有道术,又精通医术。他住在山里不种田,每天免费给人治病。得重病经他治好的,就让患者栽五棵杏树,病轻的治好后栽一棵,这样过了几年就栽了十万多株杏树,成了一大片杏林。他就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不生杂草。杏子熟后,他就在杏林里用草盖了一间仓房,并告诉人们,想要买杏的不用告诉他,只要拿一罐粮食倒进仓房,就可以装一罐杏子走。董奉每年把卖杏得来的粮食全部救济了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散发出去两万斛粮食。
后来,人们看到杏林,便想起为百姓消除疾苦、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董奉,遂将中医界称作“杏林”。常用“杏林春满”、“杏林春暖”赞颂医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