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这种组织构造,因文体不同而各异。应用文的结构,是与实用性与多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文章的篇章结构,不仅要研究篇章结构的各种形式和其自身的内容,而且应该研究如何安排好一篇文章的结构。换句话说,不仅要进行静态的研究,而且要进行动态的研究。这种动静结合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写作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谋篇之大端,是“总文理”。总,有总括、总结之意,就是对文章的内容情由、内在因果,要有一个本质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是谋篇的一个规律。很显然,一篇文章,如果文理还没有搞清楚,篇章段落是决然摘不好的。只有“总文理”搞好了,才能顺利地进行“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等环节的工作。到清代,这种关于篇章布局与练辞的功夫与技巧,被统称之为辞章,并与义理、考据结合,成为清代学者作学问、写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结构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是文章的“间架”

有了主题,有了材料,还不等于就有了文章,更不等于一定能把文章写好。这只解决了内容问题,尚未解决形式问题。形式问题首先遇到的就是结构。

观点和材料一古脑儿堆在那里,不叫文章。而且得分个轻重缓急、先后次序,这就是文章的组织结构。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篇》说: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这里对“附辞会义”,即将辞藻意思组成文章作了明确的解释。就是在总体上把文理安排好,统领首尾,决定繁简弃取,考虑各部分的分合接榫,造成完整的篇章,使得内容虽多却不零乱。就像盖房子先打基础搭屋架、衣服裁好了缝起来一样。“结构”,就是以盖房子的间架结构比喻文章的组织安排。盖房要有间架:哪里作厅作堂,哪里立柱安梁,哪里开窗留门。文章也要有间架,就是分几部分,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哪些先写哪些后写,怎么转接怎么呼应,怎么点题怎么收放。这样,材料才能表现主题。

(2)结构需精心设计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精心设计,安排就的,并不因为事物本身有规律,文章就能自然而有条理。盖房要先有蓝图设计,做文章要布局谋篇。盖房子的间架,要考虑盖什么房子,要什么材料。文章的结构受主题和材料的制约,要考虑的因素是:有利于表现主题;能发挥主要的突出的材料的作用;符合文体的特点,机关应用文体要注意单线化和定型化;还要能吸引读者,增加町读性。

(3)结构是思想的体现

文章反映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认识有过程,思想发展有脉络,这就是思路。文章的结构,就是沿着这条脉络展开主题和材料的。所以,结构是思路的体现。思路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思维的顺序,想问题时思想的路子。思路顺,才能做到结构好。思路怎样才算顺?就是要符合逻辑,,如果思维不合逻辑,思路就理不清楚;思想杂乱无章,自然写不出通顺的文章。所以编撰文章,首先有逻辑思维训练,先把思路理顺、想好、想通,然后才能发布为文。

思路顺表现在结构上,有怎样的要求呢?

①要顺畅自然

先后、分总的安排,顺理成章,步步落实;分合有道理,接转很自然。没有当先反后、跳跃不连、枝节横生的情况,没有别别扭扭、磕磕绊绊之感。

②要严密无间

各部分都必不可少,相互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密不可分。没有自相矛盾、纰漏时出的毛病。

③要完整统一

通篇是一个完善统一的整体,犹如“常山之蛇”,首尾一贯,匀称合宜。击头而尾应,击尾而头应;不能有支离破碎、格调不一、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总之,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26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