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以武力南征北战,最终统一中国北方,成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由此,我们对于他的印象大多是机智谋略、勇武过人,可是在成就霸业的过程中,曹操还十分爱惜人才,主张“唯才是举”。他在《短歌行》中就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么,你在吟咏他这段诗句的时候,除了知道这是求贤若渴之意,有没有想过诗句里的“衿”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实际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最早是出自《诗经·郑风》。这首诗写了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心上人,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等来,以至于焦急徘徊,望眼欲穿。而在这首诗的开头就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你身着青色衣襟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心中。纵使我没有与你相会,你难道就这样一点消息也没有?显然,这里描绘的是恋人之间热烈的相思之情。由此,“青青子衿”就是指身着青色衣襟的恋人。
而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此诗句,则是表达一种求贤若渴的意思。《短歌行》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那些智士贤人哟,我对你们怀有长久的思慕之心。就是因为我渴慕贤才,焦虑沉吟直到如今。根据《诗经·郑风》以及《短歌行》中这两句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已经不再是身着青色衣衿的恋人,而是穿着青色衣服的饱学之士。可不管是什么人,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青衿”的原意是指衣服。问题是,“衿”具体是指衣服的哪个部位呢?
原来,“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古代指读书人。其中,“衿”又作“襟”,也就是衣领。古时候,人们穿的衣服不像现如今我们这样有各种各样的衣领,古代男子上衣是一种相交的衣领,称之为“交领”。这是古代汉族服饰的标志性特征之一,而且在穿这种交领的时候,一般是左前衣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边衣襟掩覆于内,称为右衽。所以,古时候汉服的显著特点就是“交领右衽”,这也是汉服系服装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交领左衽”则是指丧者之服或是沦为异族统治。后来,“青衿”又指中了进士的举人,也就是有学问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今服饰习惯的变迁,也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对服饰的影响。所以,文化对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