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欣赏一些题赠性质的诗文书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作者在作品的署名处写上一句“……雅正”或是“……正”,而我们写了一篇文章,请比自己高明的人帮助改正的时候,也大都会说上一句“请您雅正”。那么,你知道“雅正”到底是什么意思吗?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雅正”是一个敬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的一个解释便是“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这个词只能用于别人,是本人对别人说的话,意思就是请别人帮忙改正或是予以指教。当然,这是一个敬词,并不是说自己的诗文书画确实存在什么问题。一般来说,这一词语常在赠予诗文书画功力较强的人时使用。
从出处上说,“雅正”一词来自《诗经》。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的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地方色彩的诗歌,包括十五国风,也就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歌,主要有《周颂》《鲁颂》《商颂》等。
“雅”则是“正”的意思,在周朝,“雅”所配合的音乐,是来自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所以“雅”又称为“正声”,而“正声”也被周朝人叫作雅乐。由此,“雅”也就成了正声雅乐,是在贵族享宴或是诸侯朝会时使用的音乐,基本上是宫廷乐歌,主要分为“大雅”和“小雅”两大类。其中,“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则多为个人抒怀。也正是因为这样,《诗经》中的“雅”有着浓郁的正统、纯正和规范意味,带着一种备受尊崇的意思。这就像是清代的时候,人们把昆曲定义为“雅部正声”,把它提到令人尊崇的位置,且特别强调昆曲的纯正、高雅,而与杂乱粗俗的花部(野调俗腔的地方戏)区别开来。
后来,人们就从《诗经》中取“雅”的“正统、纯正”的意味,运用到诗文书画作品的赠予中,希望对方在收到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的时候,能够指出自己的疏漏欠缺之处,从而让自己有所提升。这是一种委婉谦逊的说法,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敬意。正因如此,“雅正”成为一个敬词,含蓄地表达“请某人指教”的意思,也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一种谦虚的精神境界。就这样,“雅正”一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