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时我国戏曲的繁荣兴盛使其成为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而且在元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戏曲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了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其中,最为人瞩目的当属“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有些剧目至今盛演不衰,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在许多国家传播,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说到这里,你对关汉卿这位戏剧大师到底知道多少呢?你知道他又被称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吗?这是明代贾仲明对他的吊词。那么,关汉卿为何会有这两个称号呢?
毋庸置疑,这是由关汉卿戏剧的成就和地位所决定的。关汉卿所处的时代是金末元初,他是元朝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当时,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成为他后来进行戏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同时,关汉卿多才多艺,自幼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周易》《尚书》的经典句子被他常信手拈来,自如地运用到创作的剧作中。但他所处的时代却使他进则无门,退则不甘,于是他便以开阔的胸襟面向底层,留恋市井,受到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大众的白话以及三教九流的行话。由于关汉卿在文艺活动中吹拉弹唱、能歌善舞,且口齿伶俐、语言幽默、形象动人,而且经常粉墨登场,因此成为人们公认的“梨园领袖”。
此外,关汉卿的大部分作品都立足现实,擅长表现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将人世间的不平之事进行深刻揭露。加上关汉卿曾经历一段流亡生活,见识了太多的社会悲剧、黑暗和官府腐败等,于是便把这些现象反映到了作品中,对现实生活的残酷进行揭露和抨击,由此表现出一种抗争精神。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关汉卿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有皇亲国戚、豪门权贵如葛彪、鲁斋郎,“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又有如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王瑞兰、谭记儿、燕燕等普通女性。而这些人物形象都成了关汉卿作品的名片,使得他的作品得以广为传唱,流传至今。据记载,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共有60余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窦娥冤》被王国维评价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他的《窦娥冤》《拜月亭》等七百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剧里的悲剧、喜剧关目处理、各种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不仅如此,关汉卿还创作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单鞭夺槊》等,都非常成功,堪称“总编修师首”。总之,关汉卿获得的这些荣誉和评价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留下的作品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已成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