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话本,文学爱好者基本上不会感到陌生,它被看作古代通俗小说的萌芽,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居民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话本就是在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繁荣的。那么,我国最早的话本诞生在什么朝代呢?
事实上,“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话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原先,话本只是师徒“说话”的书面记录,为口语体,并不是专门供人阅读的书面著述,只是后来才逐渐转变为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追本溯源,话本起源于唐代人的“说话”,也称作“话”或是“作话”,如元稹诗注所说的《一枝花话》、敦煌写本《庐山远公话》和《韩擒虎话本》(原卷写作“画”)等。而“说话”是唐宋时期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专称,和我们现今所说的说书有些类似。
当时,“说话”是以故事敷衍说唱,也就是口头述说的故事,亦称“话本”,而从事说话的艺人则称为说话人。后来,随着说话艺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古话”(说唱古代的历史故事)、“小话”(小故事)等形式。到了宋代的时候,说话技艺已经非常普及,有很多的说话艺人。这时的说话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话本。当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有大量的官吏和士兵,还聚集了众多的商人和工匠,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也就是市民阶层。
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各种民间技艺、大众的娱乐方式逐渐地向城市集中。当时,北宋开封、南宋临安等大城市里出现了专供人们娱乐的场所,被称作“瓦舍”或是“瓦子”。而且,宋代的瓦子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在瓦子里还会有很多的桥道、酒楼茶馆、各种店肆以及“勾栏”(类似于后代的戏院)等,其中勾栏是瓦子游艺场的集中地,分别上演着杂剧、诸宫调以及说话等各种技艺。因此,随着说话艺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百姓喜爱上了这种通俗简洁的艺术形式,话本自然而然也就兴起了,毕竟话本说到底就是说话的故事文本。就这样,宋代话本逐渐兴盛发展起来,这时候也产生了比较典型的话本。
具体来说,宋代话本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二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大概是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碾玉观音》等;三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大宋宣和遗事》等。这些话本由此一步步发展兴起,并出现模仿话本而创作的作品,如话本小说,也称作拟话本小说。
所以,话本是说书人说话的底本,起源于宋代。话本小说则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可以说,宋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