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描述了众多的杰出将领,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蜀汉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其排名顺序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五位大将为刘备的蜀汉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都是东汉末年数一数二的将领。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五虎上将”是确有其人还是纯属杜撰呢?
其实,《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又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是有根本区别的。所谓演义是指纪实体的演义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掺进去民间的传说以及自己的主观构思等,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但人名大多数是真的,如隋唐演义、封神演义都是如此。《三国志》属于正史,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具有文献参考价值的三国断代史。因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判断要遵从正史而非演义。
就“五虎上将”来说,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和称谓。在《三国志》的写作过程中,陈寿将历史地位大致相同的人列为一传。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这五人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才被陈寿统一写在《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以致流传后世,但书中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说法。而且在不同的版本中,“五虎上将”的说法也有所演变。在最初的《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的排序为:关、张、马、黄、赵。后来,《三国演义》经清代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二人改编后变为:关、张、赵、马、黄。现在通行的120回的《三国演义》就是毛氏父子改编的。另外,也有的说法将魏延代替马超作为“五虎上将”之一,认为魏延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而马超有勇无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投到刘备阵营,不足以称道。
所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历史上虽确有其人,而且也有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卓越战功的记载,但并非完全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他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经过小说作者修饰的,关于他们几位更为准确的历史情况则要参考陈寿的《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以及其他正史记载。不过,应当看到《三国演义》的精彩讲述和“五虎上将”的说法的确使得这五人的故事更加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