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等。在小说中,作者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厚重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而在《红楼梦》中,饶有趣味的是,作者多次提到一种叫作骨牌的东西,若是不懂骨牌的人看了肯定会如坠五里雾中。那么,到底什么是骨牌呢?骨牌到如今还存在吗?
事实上,骨牌是一种牌类的娱乐用具,也用作赌具,是由骰子演变而来的,但是骨牌的构成远比骰子复杂。骨牌每副32张,用骨头、象牙、竹子或乌木制成,上面刻着以不同方式排列的从2到12个点子。骨牌俗传始行于宋代,由于其制作材料大都是牛骨,故称骨牌,而骨牌也有用象牙制成的,因此又称作“牙牌”。另外,骨牌产生于北宋宣和年间,因而又被称作“宣和牌”,民间则称作“牌九”。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就写了很多关于骨牌的内容,其中写道:“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下去,至刘姥姥止。”而且还详细描述了他们玩骨牌的很多细节。用通俗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其游戏规则是:把32块骨牌4块一组,分8组,每人按摸牌规则摸8块牌,由庄家开始出牌,玩家每人轮流出牌,上手出一块牌下手就必须跟一块牌,上手出一对牌下手就必须跟一对牌,如果上手出的牌下手要不起,下手必须消牌(下手用手上最小或没用的牌跟上手的牌),消的牌必须字向下,不能让对手知道消的什么牌,一轮结束后由桌上牌面最大的玩家把桌上的牌全部收到自己面前算得到的分。最后,玩家收的牌越多得的分越多。
后来,清代的梁章钜在其《浪迹续谈·骨牌草》中言道:“骨牌之戏,自宋有之,《宣和谱》以三牌为率,三牌凡六面,即骰子之变也。近时天九之戏,见于明潘之恒《续叶子谱》,云近丛睦好事家,变此牌为三十二叶,可执而行,则即今骨牌碰湖之滥觞也。”而且,据记载,明清时期盛行的“推牌九”“打天下”等都是当时最吸引人的游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其《多收了三五斗》中言道:“有的沉溺在赌博里,希望骨牌骰子有灵,一场赢它十块八块。”再后来,麻将成为骨牌中影响最广的一种游戏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和喜爱。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玩法的变迁,现如今的麻将和《红楼梦》中讲到的骨牌的玩法已经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