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文。”自古以来,茶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就对“茶”情有独钟。苏轼除用吟诗填词来消解内心的苦闷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寄托便是“茶”。他不仅会品茶,还会种茶、采茶、烹茶,因而被人称作“茶人”。而且,还和另外一位文学大家有过一场“茶墨之争”。那么,“茶墨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中牵涉的另一位文人又是谁呢?
原来,在唐宋时期茶风炽盛,文人雅士皆以尚茶为荣,以茶写景、以茶抒怀写就的茶诗、茶词、茶歌不胜枚举。由此,“斗茶”风的兴起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参与,人们聚集一堂斗茶品茗,自备茶品、茶具、茶水,以更好地发挥茶的特性和品质。一时间,文人雅士以品茗斗茶为最大的艺术享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这天,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约了十余人前来斗茶取乐。只见大家都带着自己收藏的好茶、最好的茶具以及泡茶的水来赴会,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按照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品茶之风,人们普遍认为在茶类中白茶最佳,而司马光和苏轼两人的茶都是白茶,结果他们两人的茶名列前茅。但当时,苏轼带来泡茶的水是隔年雪水,水质好、茶味浓,因而苏轼的茶略占上风,压了司马光的茶一头。
对此,苏轼当然十分高兴,不免露出得意之状。司马光心中不服,就想出了个难题打算压一压苏轼的气焰。于是,司马光笑着对苏轼说道:“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两物。”在场的人听了,纷纷拍手称绝,认为这下可把苏轼给难住了。可苏轼毕竟是文学大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才子,这问题自然难不倒他。只见苏轼稍加思索,便欣然反问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众人听了都非常信服。由此,茶与墨结下不解之缘,茶益人思,墨兴茶风,真可谓相得益彰。而司马光和苏轼的“茶墨之争”也堪称妙人妙语,被后世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