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容人处世豁达、恣情纵酒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想到一个成语,那就是“金龟换酒”。可若是没有听过这个成语或是不了解这个典故的人听了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这里的“金龟换酒”为什么是豁达的意思呢?其中又涉及什么样的故事呢?
实际上,“金龟换酒”是指解下“金龟”换美酒,而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诗序》,其中言道:“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看来,所谓的“金龟换酒”其实是由“太子宾客贺公”宴请李白的事情而来的。也就是说,“金龟换酒”是“贺公”所为。那么,这里所说的“太子宾客贺公”到底是谁呢?在宴请李白的时候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这句成语“金龟换酒”所说的主人公就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为人旷达不羁,人称“酒仙”,酷爱饮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写京城长安八名豪饮之士)中,第一位咏的便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醉态跃然纸上。而贺知章几十年的饮游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赏识了李白。
当时,贺知章在朝中担任要职,声名显赫,李白却还是个无名小辈,虽有一身才华但却无人赏识。这天,李白来到京师长安,因没有朋友便暂居在旅店里,贺知章听闻过李白这个人,也曾读过他的诗作,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学之士,便前去拜访,只见李白身着白绸长衫,风度翩翩,便向李白要新作的诗来看,而当贺知章读李白的《蜀道难》才读一半时,就不禁惊讶地对李白说道:“这诗真是鬼斧神工,看来,也只有天上下凡的诗仙才能写得出来啊!”就这样,李白便被人称作“谪仙人”,即“诗仙”。由此,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
到了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但是到了酒舍坐下后才发现竟然没有带钱。贺知章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了下来,作为酒资。“金龟”是当时官员挂在腰间的一种佩饰,十分名贵。李白见状,急忙上前阻拦并说道:“这可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官阶品级给您的腰间饰品,怎么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听了大笑道:“这算得了什么呢,今日你我一见如故,自然尽情畅饮。”
就这样,贺知章和李白畅饮起来,他们两人都很能喝酒,一直到喝得醉醺醺的才告别离开。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了李白,皇帝也久闻李白之名,加之贺知章的推荐,便任命李白为翰林学士。再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十分伤感,并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而“金龟换酒”便成为饮酒史上广为流传的一段美谈,贺知章与李白的忘年交,也成为文学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