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杨维桢,或许大多数人并不怎么熟悉,因为这位元末文学家的主要成就在元杂剧,其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上基本没有什么体现,除非是研究元代文学的专业人士才能全面了解他的成就。事实上,杨维桢在元代文坛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与陆居仁和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而人们更陌生的是,杨维桢还被后人称作“文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杨维桢在文学的很多领域都造诣颇深,其中他的诗作自成一体,为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被称为“铁崖体”,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杨维桢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充满辛酸悲苦,后来又经历元末农民起义,意不在仕途但却不得不在明代做官,最后告老还乡,因病去世。杨维桢特立独行,个性倔强,不逐时流,所作乐府诗大都是咏史、拟古之作,虽说题材上并不新鲜,但是艺术风格上却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
他因诗作被称作“一代诗宗”“标新领异”,也被誉为“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当代学者杨镰更是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而观其诗作,有浪漫主义特点,且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气势雄健、风格绚丽诡幻。他的五言、七言绝句则学习南朝乐府和刘禹锡的竹枝词,语言通俗,风格清新,有民歌意味。他的诗中还有不少反映客观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由此,杨维桢的诗文清秀隽逸,别具一格。
尤其是在乐府诗上,杨维桢以史实与神话为题材,比兴迭出、奇想联翩、“狂而怪,清新诡谲”,深受诗鬼李贺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种文风,杨维桢被称为“文妖”。而最初“文妖”一词来自王彝的《王征士集》卷三:“天下所谓妖者,狐而已矣;然而文有妖焉,又过于狐者。……浙之西,有言文者,必曰杨先生。余观杨之文,以淫辞怪语裂仁义、反名实,浊乱先圣之道。顾乃柔曼倾衍,黛绿朱白,而狡狯幻化,奄焉以自媚,是狐而女妇,则宜乎世之男子者之惑之也。余故曰:会稽杨维桢之文狐也,文妖也。噫!狐之妖至于杀人之身,而文之妖往往使后生小子群趋而竞习焉。其足以为斯文祸非浅小,文而可妖哉?”
虽然,这里的“文妖”一词是王彝对杨维桢诗文的批判,意思是说杨维桢的诗文风格古怪,内容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有蛊惑人心的嫌疑。但是,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文风上,杨维桢确实有“狂而怪”的特点,但是后来《四库全书总目》对杨维桢的“文妖”称呼进行了辩驳,并对杨维桢的文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由此,后人便以“文妖”的称谓来赞誉杨维桢在诗文上面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高度。“文妖”也成了一种积极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