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香槟酒:一战中香槟被摧毁
1914年,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萨拉热窝被刺杀,杀手普林西普是个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青年。一向以斯拉夫民族老大自居的沙俄力挺塞尔维亚兄弟,奥匈帝国马上找来德国当帮手,但是德国并没去打沙俄和塞尔维亚,却去攻打近邻法国,欧洲局势一下子剑拔弩张,一战开始了。
实际上,德国一直对法国心存不轨,早早就拟定了《施里芬计划》,终于等到了机会,1914年8月3日,德国拉响了一战的号角,因为法比边境不设防线,德军从这里突破最有把握,因此西线的比利时最先挨打。比利时是个中立国,国王还是德皇的舅舅,外甥来打舅舅,国王阿尔贝一世气坏了,带头和德军死战,无奈寡不敌众,抵抗了几天便被突破了防线。德国350万大军在小毛奇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南下向阿登森林挺进,进入了香槟区,备战不足的法国人溃不成军。
1914年8月的最后一周,香槟区惨遭德军蹂躏,德军先是占领了兰斯,很快又占领了埃佩尔奈,然后迅速跨过马恩河,向着50公里外的首都巴黎挺进。巴黎城中惶恐一片,法国火速迁都波尔多,人们开始四散逃难,巴黎的城防总司令约瑟夫·加列尼不想让德国人登上埃菲尔铁塔耀武扬威,都已拟定撤离时炸掉铁塔的计划。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小毛奇犯了个天大的错误,他没有直捣近在咫尺的巴黎,却分出兵力追打向东南方撤退的法军,兵分两路后,英法联军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反败为胜,这便是改写历史的“马恩河战役”。
法军发现德军的右翼空挡后,坚决要把德军阻挡在马恩河,于是决定火速增援。当时的铁路已是超负荷运转,无法运送士兵,于是,加列尼号召全巴黎的出租车运送兵力上前线,当时的敞篷出租车每辆能载四五个人,9月6号开始集结,有1000多辆出租车连夜拉着6000多步兵浩浩荡荡向着马恩河出发了。英法联军以6个集团军,66个师的108万人全线反攻,血战德军右翼,德军被打了个出其不意,边打边撤,仅仅一周后,兰斯和埃佩尔奈就被夺了回来。
马恩河战役是西线的第一场大战,伤亡人数高达50万,十分惨烈,在战争史上首次用汽车运输兵力,6000多的兵力在当时虽然是杯水车薪,但舆论宣传效应巨大,极大地鼓舞了英法联军的士气,这场马恩河战役也被称为“马恩河的奇迹”。
胜利的法军进城时,欢呼的人群送上鲜花、面包、水果,当然还有香槟。看得出德军撤得相当狼狈,市政厅里还有没喝完的香槟,战场上除了炮弹残骸,还有无处不在的香槟瓶子,显然德军一边打仗一边喝酒,战壕里面还有不少醉得半死的德军,跑也跑不掉,好几千醉汉直接被俘。关键时刻,香槟酒帮了大忙,也正应了那句话,“酒好,却也不能贪杯”。
德军将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相让,此役过后,小毛奇被革了职,法国的霞飞将军因粉碎了《施里芬计划》而迅速走红。在之后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霞飞将军更是名声大震,1915年,上海法租界的宝昌路以他的名字更名为“霞飞路”,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淮海路。
战斗还在继续,香槟已是面目全非,兰斯的四千多幢建筑物几乎全被摧毁,兰斯圣母大教堂也不例外,“微笑的天使”被炸去了头,胆战心惊的神职人员慌忙写信给教皇求助,但是在帝国主义霸权面前,教皇根本说不上话,上帝也帮不上忙。教士们只能自救,他们在大教堂外挂了一面红十字旗,盼着德军能高抬贵手。德军知道大教堂是香槟人民的精神中心,摧毁教堂对于打击法军士气比任何东西都有效。德军猛烈的炮火先是摧毁了主体建筑,后来又燃起了大火,火势蔓延至教堂的顶部熔化了铅顶,沸腾的铅液损毁了美轮美奂的彩绘玻璃和雕塑,轰炸过后的大教堂只剩下了两面残墙,无家可归的鸟儿在教堂上空哀鸣盘旋。
战争期间,地面上完全无法生存,所幸香槟区有地下酒窖,于是学校、医院、咖啡厅、裁缝店、鞋铺、肉铺、面包店和市政厅统统转入地下。香槟的摇瓶架被用来隔开一个个家庭,吃住全在里面,孕妇在酒窖里生孩子,很多老人没有盼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在酒窖中无奈地死去。小孩在香槟箱子搭出来的“教室”里上学,为激起孩子们的爱国热情,酒窖里的学校常常以战斗英雄的名字来命名,比如说霞飞学校、福煦学校、加列尼学校等等。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奶牛也和人一同生活在酒窖里。孩子们上课的标配,除了课本之外,还有防毒面具……地下的生活让人提心吊胆,香槟酒虽然触手可及,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人们每天最不愿面对的就是从地面上传来的坏消息。这样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香槟人民熬了一千多天,长达四年的一次世界大战,使香槟区损失了一大半人口。
战斗正酣时,也是葡萄成熟的季节,1914年的采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是死伤最多的一年。密集的战火是无情的,很多葡萄农和妇女儿童冒着战火爬出地窖去采收,还有一些帮忙的士兵也丢掉了性命。果农在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同胞的痛苦下完成了采收。从自然条件来讲,1914年是个非常好的年份,但葡萄园几乎全被战火摧毁,因此这一年的产量出奇地少。1914年份的香槟,既出产于一个伟大的年份,也记录了一段悲怆的时光,如果有幸遇到这个年份的香槟,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