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乃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更是糅合了儒、道、佛等多种哲学思想,自成一体,可谓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而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还有助防老、养生保健的功能,对人体有诸多的好处。同时,饮茶还能陶冶情操,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和了解。闲暇时,邀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一边饮茶一边聊天,不仅非常惬意也是一件非常有品位的事。因而,饮茶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些地方还有每天喝早茶的习惯。那么,饮茶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最喜欢饮茶的朝代又是哪个?
其实,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关于饮茶到底源自何时也有众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人说饮茶源自神农尝百草,也有人说饮茶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偶然所得,还有人说饮茶起源于唐朝。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要的就是了解我国饮茶的历史。实际上,早在周朝的时候,茶叶就已经作为贡品,被进献给周王室。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人士已经开始流行饮茶,使之成为一种风尚了,当时人们都以饮茶作为区分身份的标志。等到了隋朝时期,喝茶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很普遍了。再到唐朝,饮茶之风已经极为兴盛,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同时,在社会上开始出现茶馆、茶宴、茶会等饮茶场所和场景,提倡客来敬茶。尤其是唐宋时期,文风兴盛,文人雅士对饮茶更是情有独钟,皆认为饮茶为雅事,还常常以茶写景、以茶抒怀,由此写就的茶诗、茶词、茶歌不胜枚举。
另外,关于茶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当中,说明唐朝时期茶叶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大概同一时期,茶叶也开始作为重要商品出口外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通往西方的商路,中国的茶叶和瓷器、丝绸等商品被商人们带到了西亚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后来又经过宋代文人的改良,喝茶被赋予更多的含义,社会中开始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文化含义。但是,其实真正对茶的品种、品质的确定和规范,则是在明清时期,在这期间大体确立了现在的茶叶品类的格局,也将喝茶与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茶叶真真正正成为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物品,不但用来平日解渴,也用来招待客人、朋友,饮茶之风才大大兴盛起来。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饮茶不再是个别人的事情,不再是用来区别身份或等级、彰显文雅和品位的重要手段,而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居家以及接待客人的重要饮品。
所以,饮茶的盛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不管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如今饮茶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甚至远渡重洋到了异国他乡,被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所接受,且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