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地把某个领域或方面的创始人称作“鼻祖”,如“中国木匠鼻祖”“道家开山鼻祖”等。而且,我们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也常常会见到“鼻祖”的称谓。如清代王韬的《瓮牖余谈·西国造纸法》写道:“人莫不以蔡伦为造纸之鼻祖矣!”但是,我们又不禁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创始人”的意义会和“鼻祖”产生联系呢?“鼻祖”这个词语和“鼻子”是否有关系呢?
实际上,要说起“鼻祖”,还确实要从“鼻”字说起。“鼻”字在古时候原本是“自”。“自”就是鼻子的意思。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最初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指鼻子。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看起来也像极了人鼻子的形状。可见,在当时“自”就代表鼻子,只是后来在文字演变的过程中,“自”又逐渐衍生出了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有了“自己”的意思。后来,“自”又进一步引申为介词“从”“由”和副词“本来”“当然”的意思。
由此可见,“自”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了“自己”和“鼻子”的双重含义。不过,其中“自己”的含义在运用的时候更广泛一些。由此,为了更好地区分“自己”和“鼻子”,人们便在“自”的下面加上了一个声符“畀”,使其变成了一个新的形声字——“鼻”字。如此,“自”就单指“自己”“我”,而“鼻”字则用来表示鼻子。两者有了明确的分工,有各自单独的意思。
同时,“自”的引申义有“从”的意思,接着又引申为动词“开始”。如《韩非子·心度》中写道:“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如此一来,“鼻”字也就有了创始、开始的意思。在古代,人们就常常把自己第一个出生的儿子称作“鼻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这里用到的“鼻”字其实就是“初始”“第一”的意思。另外,西汉扬雄的《方言》中也提及,“鼻”字有开始、最初的意思。
所以,正是因为“鼻”字除表示鼻子外,还有创始、开始的意味,人们也就常常把最早的祖先、创始人称作“鼻祖”。比如,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在其诗《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中写道:“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
看来,如今“鼻祖”的称谓虽然和“鼻子”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从字义发展的角度来看,却和“鼻子”多多少少有些关系。换句话说,“鼻祖”一词的词义就是“鼻子”一词词义延伸变化的结果和产物。只是因为,词义经过了较长时间以及较远的延伸,以至于人们如今已经不能发觉“鼻祖”和“鼻子”有什么关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