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末丑中的末扮演的是哪类人物?
前引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云:“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看起来,在早期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中,“末”是一个重要的行当。
京剧以前也是以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来划分的,后来才将末与生两个行当合并,从此生、末不分了。
这两个行当确实有相似之处。生与末所扮演的男性角色类型比较接近,从扮相上看都是俊扮,即本色脸,不需要像净行那样勾画脸谱;而且末扮演的都是中年以上的男性,和老生相似,也要佩戴髯口。
有所区别的是,传统老生多佩戴黑色三绺的髯口(即黑三),末行戴的多是不分绺的满髯或二涛。似乎有不成文的说法,认为戴三绺的更加儒雅、潇洒一些,如诸葛亮;戴不分绺满髯的角色多是一些武官武将,戴二涛的多是些地位低下的家人、院公、中军、下吏之流了。
当然,这些区别在后来的改良与变化中变得不十分明显了。现在,京剧中末和生的主要区别是:“末”所扮演的男性角色在剧中是次要的角色,“生”则是主角。末在京剧里就是“二路老生”,也叫“里子老生”,都是配角,如《搜孤救孤》中的公孙杵臼、《捉放曹》里的吕伯奢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