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酒旗(酒望、酒帘)是一种什么东西?
古代的酒旗也称为“酒望”“酒帘”“青旗”“锦旆”等。酒旗作为一种古老的广告形式,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韩非子》中记载:“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其中“帜”就是酒旗,后人称:“酒市有旗,始见于些。”
唐代以后,酒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市招,且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古代的酒旗,或是署上店家字号,悬挂在店铺上方;或者挂在房顶前,有的干脆立一根望杆,在望杆上挂上酒旗,以招揽顾客,让店家的生意更红火。
有的酒家直接在酒旗上注明销售数量或经营方式等内容,让来者一看就知道。如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进的店家,其酒旗上就写着“三碗不过冈”;同样,孟州蒋门神“河阳风月”的招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可谓家喻户晓;而《歧路灯》中开封祥符,三月三吹台会上的“飞在半天里”的“酒帘”上则写着“现沽不赊”。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望子”就是酒旗。古代酒旗的升降表示店家有酒或无酒,营业或不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无酒可售,便收下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