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斗酒学士是隋唐时期的王绩。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五斗先生,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出身官宦之家,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王绩自幼博闻强识,勤奋好学。他15岁便游历京都,拜访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官员称之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应举孝廉,王绩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但是他生性桀骜,不喜欢在朝廷里做官,后又改任扬州六合县(今六合区)丞。王绩性格豪放,嗜酒如命,以至于饮酒误事,被人弹劾而被解职。他本人不看重官职,故感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隋朝末期,国家战乱不断,王绩经常和隐士仲长子光一起饮酒作诗,种花养鸟。
唐武德八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凭在前朝任的官职被授官为门下省待诏。《新唐书·王绩传》中记载:“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王绩嗜酒如命,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他的弟弟王静问他:“快乐否?”他回答说:“待诏的俸禄低,还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值得留恋。”侍中陈叔达听说此事,将日给良酒三升增加到一斗,故当时人们称王绩为“斗酒学士”。
后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因为此地有焦氏夫妇酿制好酒。后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王绩便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他又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写入《酒经》一卷。此外,他还收录了杜康、仪狄等人的酿酒经验,写成了《酒谱》一卷。
王绩对现实不满,最终走上了归隐之路。他以酒为乐,并作有《醉乡记》《五斗先生传》《独酌》《醉后》《酒赋》等诗文。此外,王绩还爱好弹琴,他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被世人大加赞赏。他精于占卜算卦,还擅长射覆。在诗歌史上,王绩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王绩被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