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竹叶青酒是我国的一大名酒,其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享有盛誉。梁简文帝萧纲曾留下“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赞美竹叶青酒。北周的文学家庾信也曾在《春日离合二首》中留下“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竹叶青酒甘甜可口,是传统的养生保健名酒,早在唐宋时期就被人们肯定。“竹叶青”的名字与该酒的由来息息相关。
据传,在古代,山西每年都会举行一次酒会。在酒会中,大小酒坊都将自家新酿制的酒摆出来,让众人品尝,最后评出名次。可是,有家酒坊虽说是老作坊,却每次都名落孙山。又逢酒会,老板让两个伙计去抬一坛新酒应景。老板自己先走一步,让伙计们随后再过来。伙计们都摸透了老板的心思,知道自家的酒不好,不愿早早地去丢脸,便等到日上三竿时才抬着新酒出门。
可是这天,天气炎热,太阳就像一团火,两个抬酒的伙计又渴又热,汗水都从头淌到了脚尖。两个伙计走到了一片竹林边,就商量着坐下来歇歇脚。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口渴也找不到水喝。于是四只眼睛都落在了酒坛子上,可却愁没有勺也没有瓢,没办法喝。这时,小伙计眼睛一亮,说:“有了!”两个伙计用两片大竹叶捻成两个杯子,就一杯一杯地喝起来。他们一下子就喝了半坛子酒,结果酒只剩下一半了。两个伙计思量着怎么去交差。大伙计想了想,说:“咱们还是抬着走吧,反正咱家酒也不好,等到有水的地方,兑上一坛,就可以了。”
就这样,两个伙计抬着酒继续走,没走多远,就看见一片竹林,竹林旁边有几块大石头,石缝里渗出的清水一滴滴地落在石根下,石头中间有一块巴掌大的水湾。伙计俩见状,就用竹叶捻成杯,一杯杯地往酒坛子里加水,直到加满后,发现这水湾里的水总不见少,他俩又趁机喝了几口,觉得这水甘凉可口,然后就慌慌张张地抬着酒坛子赶紧去酒会了。
在酒会上,这是最后一坛酒。老板见伙计俩满头大汗地抬着酒进入了会场,就亲自揭开坛盖,舀了一碗酒,恭敬地捧到会长面前,让他品尝。会长笑了笑说:“好戏压轴,好酒封顶,酒会最后得尝尝贵老板的酒,想必是独占鳌头啊!”说罢,会长一阵大笑,在座的酒坊老板们也跟着嬉笑了一番。酒会会长喝了一口,“唔”了一声,然后吧唧吧唧嘴,看了看酒坊老板们,又看了看酒,这才对各位酒坊老板说:“来来来,大家都来尝尝这酒。”众位酒坊老板们都尝了这酒,个个都瞪圆了眼睛,谁也没敢吱声。酒坊的老板看这情形,不知出了什么事,赶紧看看酒,看到酒色青澄澄、绿晶晶的,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浓味扑鼻而来。老板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会长便问大家:“大家觉得这酒如何呀?”“好酒!好酒!”众人脱口而出。结果众人将这坛酒全部喝光了,此次排名,这坛酒名列第一。
抬酒的伙计俩因祸得福,分外高兴,在回酒坊的路上,便把在酒坛里加泉水的事情完整地告诉了老板。老板听后,给了他俩二十吊铜钱,让他们去买茶喝,吩咐他们不要把这事说出去,并让他们带路,来到了那片竹林边。老板亲口尝了那湾泉水,发现能够酿出此等好酒,与这甘甜清澈的泉水是分不开的。于是,他买下了这块地,将酒坊迁到这里,并在那水湾上打了一眼井,改进了酿酒技术,终于酿制出了色味独特、驰名中外的好酒,取名为“竹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