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名品,其特色可概括为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个字。麻婆豆腐由陈麻婆发明,陈麻婆与麻婆豆腐的故事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关于陈麻婆与麻婆豆腐的故事说法不一,大致有两种。
一说,创始于清朝同治元年的成都外北万福桥边的“陈兴盛饭铺”的店主名叫陈春富,他早年殁世,小饭店由老板娘经营。老板娘脸上微麻,人们都称她为“陈麻婆”。桥上常有贩夫走卒,因此,多是些推车抬轿的苦力在此歇脚。一些挑油的脚夫经常路过万福桥,便常常光顾陈兴盛饭铺。他们多买点豆腐、牛肉,从油篓子里舀一些菜油,让老板娘代为加工。
人们吃了麻婆豆腐,胃口大开,气血顺畅,因此对麻婆豆腐赞不绝口。这些力夫到处行走,也到处宣传麻婆豆腐,陈麻婆的豆腐便从此出了名。后来,陈麻婆将饭铺开到了成都市区。这样,更多的人吃到了陈麻婆做的豆腐,好事者戏称为“陈麻婆豆腐”。此说法不胫而走,成为美谈,后人简称为“麻婆豆腐”。文人骚客还留下古诗一首,来赞美麻婆豆腐:“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二说,陈麻婆姓陈,专门做豆腐生意。同治年间,陈老太在成都万福桥边开了一家豆腐店,她做的豆腐白嫩可口,因此生意很好。对面豆腐店的老板娘非常嫉妒。一次,一位过客提着两斤牛肉末来陈老太的店落脚。对面的老板娘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对顾客暗送秋波,这位客人一高兴就去了她的店里,却忘带了自己的牛肉末。这时,陈老太的店里进来几个人,见到桌子上的豆腐就吵着要吃牛肉炒豆腐。陈老太一着急就用了刚才那位客人的牛肉末,同豆腐一起做菜,给客人吃了。没想到,这道菜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吃这道菜的人越来越多,陈老太的店也异常热闹。
对面店铺的老板娘看后非常生气,就骂陈老太长得丑,是麻子。陈老太为人大度,对此不屑一顾。后来,她干脆挂起来“陈麻婆豆腐”的招牌。麻婆豆腐也就成了一道脍炙人口的豆腐菜肴,陈麻婆豆腐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