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什么意思?
“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泛指粮食,其所指代的粮食种类在古代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是指麻、黍、稷、麦、菽。最初的“五谷”没有“稻”,是因为在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是文化交流中心,而北方很少种植稻谷,稻谷的主要产地在南方。在“五谷”中,稻是指水稻,黍是指黄米,稷为谷子,麦是指小麦,菽为豆类,麻是指麻子。
“谷”原指有壳的粮食,而稻、黍、稷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被称作谷。谷字的发音也是从“壳”演变而来。“五谷”通常被俗称为黄米、谷子即小米、水稻即大米、小麦和豆类。
还有的说法,“五谷”是指“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而天、地、悬、风、水所指代的并不是粮食,“天谷”指的是顶端结果实的作物,如稻、谷等;“地谷”指果实长在地下的作物,如花生、番薯等;“悬谷”指果实结在枝蔓上的作物,如豆类、瓜果等;“水谷”是指果实生长在水中的作物,如菱角、藕等;“风谷”则是指通过花粉传播,果实长在须上的作物,如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