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杂烩”这道菜?
杂烩,即混合几种原料烧成的菜。据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中记载:“杂烩,是混杂种种原料炒的。”杂烩这道菜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佳肴,一菜多样,色、香、味俱全,驰名中外,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关于杂烩的传说颇多,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料记载,最早发明“杂烩”这道菜的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帮闲”娄护。娄护,字君卿,汉武帝时人,做过京兆吏。在当时,娄护来往于“五侯”家中,即汉武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家族。在这期间,娄护创造出“五侯鲭”,即用鱼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也称为“五侯杂烩”。
据《西京杂记》中记载:“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从此,“杂烩”这道菜就产生了,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