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哪个女子最美呢?争议无疑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展开,而且由古至今,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实这也反映出古代士人的审美标准。
我们从原著出发,看看这两个女子有着怎样的特点:
第一,从容貌上各有千秋。林妹妹在第三回一出场,在宝哥哥眼里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用王熙凤的话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我今儿也算见识了。”而宝姐姐呢,“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正所谓环肥燕瘦,难分高下。
第二,从学识上难分伯仲。林妹妹初进贾府,也就七八岁吧,已经读了《四书》,而且只跟贾雨村学了一年,还总是请病假、请事假(母亲亡故)。读书基本可以做到过目成诵,比如和宝哥哥在花园共读《西厢》,只是匆匆看了一遍,后边连诗对句的时候就熟练运用。进贾府后与姐妹们一起读书,同师同教,依然出类拔萃,可见天分之高。她每次写诗总是“一挥而就”或者“也不思索,只笔一挥,就有了一首”。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经常为宝玉代笔,在元春省亲一节里,她看宝玉独作四首大律很是困窘,于是替他写了一首,和其他三首一起交上去,结果只有黛玉代诈的这首受到元春的肯定。
说起宝姐姐也丝毫不逊色。宝钗学识广博、天资聪慧,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连以“杂事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远不及。黛玉连诗引用了《西厢》内容,别人都浑然不觉,只有宝钗知晓并善意提醒;还有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蜡”的指点。在诗词上,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其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深厚的风格。因此,在大观园的历次诗会中,宝钗的诗夺魁的次数胜过林妹妹。林潇湘能魁夺菊花诗,薛蘅芜就可讽和螃蟹咏。她的海棠诗,被李纨评为第一,咏蟹诗更是食螃蟹的绝唱。
第三,从才能上隐其锋芒。黛玉和宝钗都是颇有处理现实事务的能力的,但不约而同采取了“韬晦”的方式。黛玉和宝哥哥聊天的时候曾说:“每常闲了,替家里算计,若是再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但对于现实事务,黛玉首先对这些没兴趣,她只关注宝哥哥。同时,作为贾府的亲戚身份,也觉得没资格管。而宝钗在被迫参与大观园的管理后,针对探春的改革方案,敏锐地觉察到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也就是承包人“获利不均”造成矛盾、利益驱动影响和谐,于是献“施小惠全大体”之策,保证了“大观园承包制”的顺利进行。但是她遇事却基本上“三缄其口”,很少提意见做决断,原因应该和林黛玉是一致的。
第四,从身体上难姐难妹。两个人身体都不大好,而且都和气喘、咳嗽有关。林妹妹自不必说,是个病西施,“自小就有病,吃药比吃饭还多”“气弱血亏,劳怯之症”,时常患咳疾,也有读者认为她是肺病,所以在贾府一直吃人参养荣丸、燕窝之类的补药。宝姐姐则是看着比较壮实,实际也有一种痼疾,“胎里带的一股热毒”,犯病时会咳喘,吃的药叫作“冷香丸”,制作流程复杂无比。
第五,从情趣上,林妹妹稍胜一筹。林黛玉虽说是寄住在外祖母家,但生活绝不是人们想象的可怜兮兮,灰姑娘一般。她是该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决不拘束自己。黛玉身体不好,可书里写到的集体活动她哪次也没落下,她的才华和情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觉得少了她的活动未免无味。黛玉也很注重穿着打扮,冬天穿着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身披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的林姑娘应该是大观园一道艳丽的风景,真应了那句“是真名士自风流。”
宝姐姐就克己朴素得多了。衣服一向是一色半新不旧,她住的蘅芜苑也像雪洞一般,十分朴素,除茶具、两本书,什么也没有,连贾母看了也不满意,认为年轻姑娘不应如此。她也从不喜欢插花戴朵,连宫里送的时兴绢花也不要。她也参加每一次集体活动,但每次都一上来先说一遍女红针黹之类的,然后才高高兴兴作诗。宝琴作了十首怀古诗谜,大家赞好,宝钗却说关于《西厢记》和《牡丹亭》的那两首,到底史书上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应该删去,拘泥的个性很是无趣。唯一体现宝钗生活情趣的细节是“宝钗扑蝶”。在花园里看到一只硕大的玉色蝴蝶,女儿心顿起,拿起小扇便扑,没扑到,便追着到处跑,直累得香汗淋漓,蝴蝶到底飞走了。这应该是一身夫子气的宝姐姐难得的情态吧。
第六,在人际交往上,宝姐姐略占上风,而林黛玉的“尖酸、使小性儿”是《红楼梦》中出了名的。她和宝哥哥之间的怄气吵架贯穿了整部书,以宝玉温柔敦厚的性情,吵架的缘由大多是林黛玉的“素习猜忌,又爱弄小性儿”。但林黛玉毕竟是个大家闺秀且聪慧无比,所以人情世故并非不知。她也知道打赏下人,也知道疼爱有人缘的宝琴,也知道讨薛姨妈的欢心赶着认了干妈。
宝姐姐可就完全是另一番局面了。她温柔平静,八面玲珑,对所有人都好。贾母为她过生日,让她说喜欢吃什么、喜欢听什么戏,她捡着老人家喜欢的甜软食物、热闹戏文说了两样;王夫人因为金钏投井心里大不自在,宝钗安慰说“小丫头好不容易出去了,贪热闹到井边玩耍失足落下去也是有的”;她带回来礼物,连人人厌弃的赵姨娘也想到了,还接济邢岫烟、体谅史湘云的难处。她来到贾府以后,不数年间,即获得了贾府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普遍认同和赞赏,上得贾母、王夫人的信任和称赏,下得丫头仆妇们的尊重和服膺。
比较完了,林、薛二人谁美呢?我们只能说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可以把结果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在封建社会,或者说《红楼梦》表现的那个时代,薛宝钗最美,因为她代表的是一种主流美,即所谓“德、容、言、工”,这美里面含有一种道德评判,薛宝钗这种银盆脸、圆眼红唇、气色健康、丰腴富态的女孩儿,是福相,是旺夫相;而林黛玉那种“水蛇腰、狐媚子”的美是红颜祸水。薛宝钗的贤淑、会做人更加重了她美丽的程度。
其次,在曹雪芹和贾宝玉眼里,或者说在小说营造的语境里,林黛玉最美,这是无疑的。所以即使宝玉也认为宝姐姐很美,同时他们的婚姻结合有强大的社会支持,还有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呼应出的金玉良缘作为暗示,但是死心眼儿的宝哥哥依然只惦记着林妹妹,喊出“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那是因为两个人的同声共气建立了无坚不摧的情感基础。
再次,美固然有时代性,但更有划时代性。薛宝钗的美在《红楼梦》表现的那个时代,可以被认为是最美的,但是那种美是有局限性的,脱离了那个时代,薛宝钗并不是大美;反而林黛玉的美具有了划时代性,也就是说,林黛玉的美更符合当代审美。所以,在后世读者眼里,尤其是当下,很多人认为林黛玉最美,林黛玉的形象更符合真善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