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生卒年月不详,据孙贻让《墨子闻估》考证,他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周定王元年),卒于公元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后于孔丘,早于孟轲,大约与孔丘的再传弟子同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附带写了几行:“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可见在西汉初年,墨翟一生的事迹,人们已不能确知。
可是各家的记载都说明,墨翟的学派是孔丘之后很有影响的学派。墨家和儒家并称“显学”,而与道家也成分庭抗礼之势,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道家杨朱学派创始人),讲的就是这种情形。但是,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在秦统一中国后,迅速衰落。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墨家已不甚了了,而以后则更少有人提及。墨家文化中断了约两千年,直到晚清才又被重新重视起来。
墨子年轻时师从儒者,学习儒学。但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儒家学说的不合理性,于是反戈一击,开始了对儒学的批判。其实,墨子对儒家的孝、慈、仁、义等价值理念基本上是认同的,但在哲学体系的构建上,墨家与儒家的走向完全不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墨子另立新说之后,开始到各地讲学。他激烈抨击儒家和施行暴政的诸侯国,于是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形成了墨家学派。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墨子·鲁问》)
(墨子说:“到了一个国家,一定要选择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假如一个国家昏乱,就告诉他们尚贤、尚同的道理;假如一个国家贫穷,就告诉他们节用、节葬;假如一个国家喜好声乐、沉迷于酒,就告诉他们非乐、非命的好处;假如一个国家荒淫、怪僻、不讲究礼节,就告诉他们尊天、事鬼;假如一个国家以欺侮、掠夺、侵略、凌辱别国为事,就告诉他们兼爱、非攻的益处。”)
这些可以说是墨家的纲领。
“兼爱”,平等与博爱。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这有别于儒家的仁爱,儒家的爱是有等级的。墨家认为,社会的动乱,就是因为人们不能互相兼爱造成的。
“非攻”,反对战争。墨子一生做的很重要的事就是到各国去劝阻君主不要打仗。当时兼并战争剧烈,墨家反对不义的战争。
“天志”,所谓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爱民,君主、大臣或者百姓,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明鬼”,墨子相信有鬼神,并且相信鬼神有惩恶扬善的力量。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去掉了浪费,财富就增加了。他们激烈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弟子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节葬”,墨家提出薄葬主张,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
“非乐”,墨子极其反对音乐,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非命”,墨子认为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非命”。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翟的学派实质上是一个结社,他们奉一个人为“巨子”,墨翟就是第一代“巨子”。墨家纪律很严。《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他们自称尊奉大禹的遗教,“以自苦为极”,穿着短衣草鞋,在列国间奔波,扶弱抗强,制止掠夺战争。“墨子止楚伐宋”,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战国诸子对墨家都有评价。墨家的宗旨,他们并不赞成,但对墨家的侠义行为,却一致承认。孟轲骂墨子“无父”,但也承认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墨子辛苦奔波,从头到脚都擦伤了,只要是对天下人有利的事,他就会去做。庄周说墨子之道太苦了,他自己做得到,天下之人做不到,但也承认:“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意思是说,墨子真是一心为天下人好,这样的人实在是难以求得,即使累得形容枯槁也不舍弃自己的主张,真是有才之士啊!
墨翟死后,墨家分为三派。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篇章而写定的一家之言。《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