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王维,字摩诘,“维”和“摩诘”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王维的名和字合成为维摩诘。维摩诘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维摩诘即便有妻有子过世俗生活,他也能无垢相称,自得解脱。
这样说来,我们从王维的名字中不难看出,他早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时的诗歌大师,加之精通禅理,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他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族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他擅长五言诗,又精通音乐,所以他写的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极广,声名亦高。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边塞诗意态豪放,山水诗情景并胜。王维在写诗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受佛教影响较深,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境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缘于其颇高的艺术技巧,另一方面也缘于读者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了共鸣。
王维有很多诗写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像唐宋许多文学家一样,王维的思想也是儒、佛、道杂糅的,只不过佛教思想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更突出一些。纵观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他向往仕途,政治热情高昂,充满济世之志,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热烈豪放。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
但是,不少研究者只看到王维诗歌受禅宗影响的一面,但见其佛性禅智,而使王维诗歌乃至王维本人宗教化同时也苍白化。其实,王维在许多大是大非问题上一直是以儒家哲学为衡量标准的。日本著名唐诗专家松浦友久在考察李白诗歌何以儒、道、佛题材共有时,认为三教在诗歌中重复兼在的情形,正是当时所有知识分子作品的共同现象。
王维生活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那是一个思想极为开放、极为活跃的时期,三教合流成为一种必然和时髦,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在其作品中体现着三教的影响,表现出三教彼此互通互生的亲和与交融的样态。单就王维来说,他绝对不是一味地佛禅,也不应该将其思想简单化地切割成“儒—道—禅”阶段,因为这不仅很矛盾,也很不合乎实际。儒学对于王维的影响也是深入骨髓的,而且贯穿于他人生的始终,贯穿于其思想的全过程。王维在《与魏居士书》里表现出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一是“不废大伦”。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论的最集中反映。王维有过强烈的积极仕进的功名之心,他的《从军行》《少年行》《燕支行》等就写得意气风发、轩昂飒爽,活脱脱的一个极端昂扬自信的盛唐人的典型风貌。比如《老将行》,这是王维少年时的作品,诗里塑造了一个功勋卓著而却命运不济的人物形象,表现出诗人用世的渴望和愤世的不平。这类诗还有如《济上四贤咏》《陇头吟》等。另一方面,他的诗中常常表现出对前人和同代人政绩的钦佩和赞美,因此,有着善政政绩的开元贤相张九龄让王维极其敬重,在《献始兴公》等诗里王维对张九龄任用贤能的政治品德高度评价。王维对人的评价还常常用仕功进取的价值标准,在送友人去远方为官时,诗人不喜欢牵扯个人情感琐事,常常把功名事业作为主要话题和主题,如“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送张判官赴河西》)诗人结合自身赴边出塞的经历,把赴边之举描绘得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纯然是千载难逢的立功报国的机会来到了。他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则更是把其对战神的崇拜表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中洋溢着忘身报国、舍命取义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人用理想主义的目光看待艰苦凶险的军旅生活,对流血战争充满了幻想,仿佛不世之功唾手可得:“忘身辞风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那种以疆场厮拼搏杀来赢得功名,不屑于皓首穷经的人生追求,体现出他人生价值取向的磊落光明。诗人这种为国家而战、为功名而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热衷功名的边塞诗代表人物那里也不多见。王维的这种仕进思想至老不变,即使是他自己在政治上已无所求时,而对别人则始终以献身社会而建功立业的儒家信条以激励,始终是为别人在政治上的积极进取而高兴。而且,诗人始终怀有儒家仁人爱物的亲亲之心。在全身安命的前提下,王维调和儒道而安顿佛禅,表现出“兼济”而“独善”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说,尽管从王维的名字中能看到他对佛教思想的偏爱,从他的作品中也能读到禅理的空明意趣和淡泊宁静的自由心境,但毕竟王维是生活在奋发有为的盛唐时代,早年的启蒙教育在其心灵上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读书做官论和功名后世的印记。
盛唐时代,李白是儒道侠为主,杜甫是标准的纯儒士,王维儒释道三修,半官半隐,进退有致。李白的豪放纵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情画意,共同构成盛唐诗坛最灿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