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一壶好茶,闲敲棋子落灯花,令人醉心向往。但是,一壶好茶根源于一片片好茶叶。从茶轻轻发芽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漫漫成长之路。不同地区的茶又分出不同的品种的茶,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从南至北,遍地茶香。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武夷的岩茶、安溪的铁观音、祁门的红茶、临沧的普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的山场孕育好的茶,不过如此罢了。
茶树作为常绿灌木,适应力非常强。但是想要产出的茶叶又多又好,就必须在种植条件上下功夫。
土壤
茶树的种植对土壤的要求极高,除了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土壤要呈酸性,PH值4.5~6最为适宜。世界主要的茶叶种植区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这些地区的土壤多以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酸性土壤为主。
如果你看到一株茶树低矮黄瘦,仿佛营养不良的样子,就说明这片土地钙质含量比较多。茶树尤其不喜欢“补钙”,土壤中含钙太多,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
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洞庭碧螺春和武夷岩茶就生长在烂石较多的地方。武夷山上相邻的两个茶园,产出的茶的质量天差地别,就是土壤质量的原因。一株茶树破岩而出,发芽成苗,就注定“出身不凡”了。
地形
海拔也是茶叶在其品质上的一大关键。云雾环绕是满足其湿度的要求,且长时间的日照,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涩。比如凤庆滇红产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临沧普洱产区布朗山茶山海拔在1300-1800米之间。政和白茶,在政和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 有400多座。另外紫外线照射多,茶叶水色及出芽影响也是十分的大。比如武夷山岩茶,因种植海拔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山岭的茶叶叫“正岩茶”,品质最好;半山腰的茶叫“平岩茶”,品质次之;平地溪谷的茶叫“洲茶”,品质一般,价格也最便宜。
对于喜阴喜湿的茶树来说,因为雨水的冲刷,使得茶树茶园坡度上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茶园的坡度最好不要超过30度,因为坡度太陡,土壤冲刷量增大,茶叶的产量也不会太高,茶叶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气候
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喜温、喜湿、喜阴是其三大生态特性。而一个好的湿度、温度都是给一种好茶提供了很好的生长契机。茶树作为一种“既喜水,又怕水”的作物,来自大自然的浇灌,对茶树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过多的降水停滞在土壤中,占有了茶树呼吸的空间,反而遏制了它自身的成长。不仅如此,温度、光照等因素,都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见图1-1。
①匀的雨量,适宜的湿度
茶树性喜潮湿,需要量多而均匀的雨水,凡长期干旱,或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的地区,都不适宜茶树生长。茶树虽喜潮湿,但也不能长期积水。根据测验分析,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雨量超过3000毫米,而蒸发量不及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即湿度太大时,则茶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换言之,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水分是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雨量不足,空气湿度太低,对茶树生长不利。降水是茶园水分主要的来源,保证茶树能正常生长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1500毫米左右。在茶树生长期间,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于130毫米。当月降水量少于50毫米时,茶树缺水。空气相对湿度对茶树生长也会产生影响,一般认为,在茶树生长期比较适合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低于50%对茶树生长发育不利,而且会使茶叶质地粗硬,品质降低。
茶树幼嫩芽叶的含水量为74%~77%,嫩茎的含水量在80%以上,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当叶片失水10%时,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茶树要求土壤相对持水量在60%-90%之间,以70%-80%为宜。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土壤水分适当,空气湿度较高,不仅新梢叶片大,而且持嫩性强,叶质柔软,角质层薄,茶叶品质优良。
在我国秦岭以南的茶区,受季风的影响,都无特别干燥期,雨量在1500-3000毫米,如祁门茶区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0%-90%;武夷茶区雨量1900毫米,湿度80%,分布极为均匀。
②适宜温度:18℃-25℃
温度不仅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同时也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素之一。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方面。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上下连筋,无论是透露在空气中的上半部分的生长,还是埋在土壤中的根系生长,犹如血脉流通一般,健硕的躯干在温度适宜的培养皿中肆意生长。在茶树发育的每一个阶段,有三个主要的温度界限,称为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茶树在最适温度下(18~25℃)长发育效果最好,速度最快,这样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出来的茶树,也是品质最佳的。而在最低(低于5℃)和最高(高于40℃)温度下,无法到达茶树的成长条件,茶树则会停止生长发育,仅能维持生命活动。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茶树,其三基点温度也是不同的。 ③充足的光照日光的长短强弱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数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适合制作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业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柔软,适合制作绿茶。对半发酵茶来说,日光尤其重要到可支配茶叶的品质,一般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的采摘品质最优,日光温度在31℃时最适合制作包种,在37.2℃时较适合制作乌龙茶,对茶叶的研究结果可为明证。
茶树耐荫,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在比较荫蔽、多漫射光的条件下,新梢内含物丰富,嫩度好,品质高。因为强烈阳光中含紫外线较多,能促进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叶片容易老化,致使茶叶品质下降。人们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其道理就在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光质和强度起了变化,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促进了茶叶质量的提高。
物聚灵气之地,对于茶树来说,周围的物种越丰富,茶叶香型也越丰富。比如碧螺春,东西山茶果间种,茶芽萌发之际,也正是果树开花之时。芳香物质弥漫于空气,被茶树吸收,故而碧螺春有其他茶不可取代的花果香。从外边看去,山头覆盖郁郁果树,枇杷、杨梅、蜜橘、桃树……一片露出来的茶园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