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又称“南阳玉”,产于河南省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独山玉质地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黑6 种色素77 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 000 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的“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代《新修南阳县志》记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 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 多个品种。
早在6 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高等优点,跻身于中国“四大名玉”之列。一般独山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白独山玉: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紫独山玉: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黄独山玉:呈黄绿色。
黑独山玉:色如墨,故又称“墨玉”。
青独山玉: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芙蓉玉、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也曾把独山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独山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其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独山玉的鉴别方法:
特殊的结构特点和极为丰富的颜色变化,使独山玉与别的玉石较容易区分。不过某些颜色的品种有时与其他玉石相似。
半透明蓝绿色独山玉与高品质的翡翠外观相近,但是翡翠为纤维交织结构,与独山玉的粒状结构明显不同,通过折射率值、密度值测试很容易将二者区分。而且此种独山玉颜色因含铬云母所致,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另外,独山玉绿色偏蓝,常夹有暗色矿物的黑点,这些特征和与其相似的翡翠亦明显有别。
白独山玉易与外观相似的石英质玉石和软玉中的白玉相混淆。白玉的结构是毡状结构,非常细腻,光泽一般为玻璃—油脂光泽,从这些特征看和独山玉很容易区分; 石英质玉石虽然也是粒状结构,但它的折射率和比重都明显低于独山玉,所以也很好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