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书中称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中,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也可能是菜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作用强烈时,局部就变成与岫岩玉相同的玉石了。
蓝田玉玉质从外观上看,有黄色、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夹杂着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 度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其做成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质地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嵌在古墓门上的大型玉铺首; 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的玉质和色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蓝田玉,则需加以进一步考查。
蓝田玉的鉴别方法:
陕西蓝田玉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历史名玉之一,现今开采的陕西蓝田玉石矿产于中元古界宽坪岩岩群之大理岩带中,由区域变质—接触交代变质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经用现代测试手段对陕西蓝田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讨论陕西蓝田玉的历史、资源、地理位置及人力资源等优势,能阐明其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其鉴别方法解说如下:
一是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陕西蓝田玉为蛇纹石化大理岩,方解石主要为粒状结构,叶蛇纹石主要为隐晶质结构、鳞片变晶结构; 并可见蛇纹石交代大理岩形成的隐晶质结构,还可见含有晶形保存较好的透辉石、橄榄石及少量白云母等矿物。
二是电子探针结果:陕西蓝田玉的化学成分与方解石和叶蛇纹石的理论值非常接近,高组分含量是硅、镁和钙的氧化物,低组分含量主要是铁的氧化物、铝的氧化物,次为钾、钠、锰、钛、铬的氧化物,其中叶蛇纹石中铁的含量偏高。
三是 X 射线粉晶衍射测试结果:陕西蓝田玉中透明的黄色、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蛇纹石,且含有少量方解石、白云石等,与辽宁岫岩玉相似,显示叶蛇纹石的特征图谱。
四是红外吸收光谱显示:陕西蓝田玉中透明的黄色、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成分除叶蛇纹石之外,还有少量的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