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世俗文化内容,在清代玉器有更加广泛的反映,不论是宫廷的还是民间的,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的题材,都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紧密地相关联。造型方面,如葫芦形、花朵形、白菜形、芭蕉形、鱼形、羊形、渔船形、螃蟹形等,均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纹饰方面,如鸟纹、山水人物纹、童戏纹、梅竹纹、十二生肖纹、蝴蝶纹、鸳鸯纹等,这些“师化自然”的内容,具有生动、纯朴的艺术品性。从这些造型与纹饰中,可以窥视出社会风情与时代风气。
(2)形式主义的审美意趣。
玉器的表现形式,是以“琐薄繁俗”为总特点。
“琐”指玉器的造型叠错繁杂,纹饰琐结连绵,其整体视觉形象缺少淳厚高雅的意趣;“薄”指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在艺术审美方面浮薄肤浅,绝大多数作品看上去尽管华彩多变、婉丽多姿,但观之则一目了然,没有留下多少深察细品的余地;“繁”指玉器造型与纹饰华丽繁缛,表现的多属富贵之气,这是封建权贵观念下的产物;“俗”指玉器所表现的俗味多于传统玉器的典雅风范:玉器虽可达到雅俗共赏,但常常是雅中泛俗,文化内涵不够深广。琐薄繁俗的形式美,集中表现出其过度的华丽与贵重。当然,它必定要走向反面,即奢靡、繁彩少情、绮靡淫巧。
造成玉器形式主义审美意趣的主要原因是清代上层统治者缺乏信仰观念和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心理,故而致使玉器的文化内涵不足,贫乏苍白。在封建特权制度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单纯为了满足帝王贵族的审美要求,因此作品的品位特殊且不高; 更以繁富为贵,琐华为美,致使艺术品越发趋向矫揉造作,内力活力不足,反而得以时髦。虽观之易理解,也能乐在其中,但也易忘却,得不到深刻的艺术享受。在这种文化艺术观念的制约下,创作者们的热情,也会受迫屈从于技艺与技巧的极尽发挥,并以此来博得统治阶级的肯定。
清代玉器总体艺术形式的特点是:
单凭直观的感觉就可欣赏到作品的全部,而未能隐含层层幽邃的文化内涵。清代玉器既能宗法前人,而又极富人情世俗、小农趣味,尤注重文玩清赏,要求艺术形式纤细烦琐、富丽精工,这正是清代玉器的形式主义夹杂浪漫风韵对正统古典主义的一种叛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