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是继宋、辽、金、元玉器以后玉器事业的又一高潮期。
它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数量巨大。考古发掘和传世的玉器,数量可能超过前四个历史时期玉器的总和。
(2)精品数量大增。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所有,玉器多属精品,其表现形态是:材质优良,白玉,特别是和田白玉比例极大; 装饰品雕刻精美; 日用器和观赏陈设器的体积较大; 造型与纹饰风采多姿。
(3)继承与发展传统玉文化的成果显著。如玉与宝石结合;玉带板出现新形制; 仿古彝器数量增加,形式多样; 玉器融入了世俗文化; 玉器纹饰与绘画形式相结合等。
(4)玉与金、银、宝石复合器形大增。说明崇玉观念不仅表现在注重数量多、体积大,而且还在于着意提高和突出玉器的宝贵性。因为,几颗宝石的经济价值,会比它们所镶附的那件玉器高出很多。
明代玉器的高峰期,为以清代玉器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玉器的最后辉煌作了准备。
明代玉器有两大造型特征。
其一是圆润敦厚形; 其二是粗犷放达形。圆润敦厚形之出现,是因明代仍恪守传统文艺思想的导向及结构规范,如宋代那样内向、封闭,所以玉器尚存宋玉那一种古拙厚朴的风格。粗犷放达形之出现,是因社会文艺思想又有反内向、反封闭的一面(特别是中、晚期),这正与当时的禅悦之风相合。统治阶级也向往世俗生活的乐趣和情欲,思想解放,情感激荡,并表现在对传统文艺思想的背驰与挑战。再加上对元代玉器劲逸豪放风格的借鉴,明代玉器粗犷放达的风格,当出自必然。
两种文艺思潮的并行与对立,是造成明代玉器出现两种造型特征的基本原因。
明代玉器的重要价值特点是:
突出的财富价值,即各种玉器多有超常的价值,如装饰品与昂贵的珍珠、宝石相结合; 日用器、观赏陈设器用和田美玉,体大工精,或用金器作衬托,于是,玉器的保值性,大大超过其他工艺美术品。明代晚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玉器作为社会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就把传统崇玉文化的价值观及其取向,引入到它的财富价值领域了。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因为,它促进了玉器本身的发展,同时对其他的经济与文化活动也是一种促进。如采掘金矿与金银工艺制造,宝石的需求,贸易的交流与发展。明代用玉的财富价值观念,在清代玉器中,发展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