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玉器的承上启下作用
西周玉器是在继承商代玉器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它的创新形态极为突出。在玉器的种类、造型(含纹饰)方面,都有很多空前新异的创作,特别是晚期。王国维说:“商周间的大变革……是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它的新文化的内容,应包含玉器的新面貌和新风尚。
2.西周崇玉文化的礼制化
与西周的宗教政治化一样,主要表现为崇玉与用玉的政治文化色彩。天子、贵族们享玉,为的是维护其政治统治,包括规法、制度、等级、权威等。以圭、璧、琮、璋为主的礼仪器,正是崇玉文化礼制化的代表,它们所象征的权力,是政治、礼法系统中统治阶级所用的一种工具。
3.西周意识形态中最突出的是“天”与“德”观念
其特征是,天与人相比附,天德与王德并重。如《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丕)显。文王之德之纯。”天命显耀天下,文王的盛德也光明正大———“天”已成为周人道德的保护神。人之“德”(人伦、礼法)维系了“道”(政治、秩序)。如《尚书·君夷》:“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据知,周人是以德配天的; 玉器(特别是礼仪器)被当成抽象化和理性化的神物、圣物,也是道德观念的载体,它们的最重要作用,是确立和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基础上的人伦关系。大型组佩(具有鲜明的礼仪性)的组织结构与用法,是极其典型的。西周崇玉化的这种特点,为东周时期将玉器归入道德理念,如“君子比德于玉”,作了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