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的分类
绿松石按照产地划分其品种有湖北绿松石,古称“襄阳甸子”或“荆州石”者;新疆绿松石,也称“河西甸子”。
绿松石依据其颜色划分,可分为天蓝色绿松石、深蓝色绿松石、浅蓝色绿松石、蓝绿色绿松石、绿色绿松石、黄绿色绿松石、浅绿色绿松石等品种。
按其色泽、透明度、结构以及构造、质地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为一下几类:
透明绿松石,指透明的绿松石晶体,可用它加工刻面型宝石,已知者重约1克拉,极其罕见。
致密块状绿松石,指色泽艳丽,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的绿松石块体。为首饰和玉器生产的主要材料,比较常见。
结核状绿松石,指呈球形、椭球形、葡萄形、馒头形、豆形、枕形等形态的绿松石,主要赋存于层间挤压透镜体中,大小悬殊。如中国湖北等地有之。
瓷松石,指呈纯正的天蓝色,是绿松石中最上品。其质地致密坚韧、破碎后的断口像瓷器的裂口、异常光亮的绿松石。质量好,较常见。
脉状绿松石,指呈脉状、赋存于围岩破碎带中的绿松石,大小不一。在中国湖北等地有之。
斑点状绿松石,指因褐铁矿等物质的存在而出现斑点状、星点状构造的绿松石,一般质量较差。在中国陕西等地有之。
绿松石有哪些特征
从化学成分上看,绿松石的化学成分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铜离子决定了绿松石的基本颜色为天蓝色,以不透明的蔚蓝色最具特色。
从结晶习性上看,绿松石单晶体极少见,常见以集合体产出。绿松石在干燥地区以结壳、球葡萄状形式生长,或呈脉状产出,矿脉常产于褐铁矿基质中。
从结构特征上看,绿松石常具下列一些典型结构:其一是在绿色和蓝色基底上可见一些细小的不规则的白色纹理和斑块,它们是由高岭石和石英等白色矿物聚集而成;其二是常具褐色或褐黑色的纹理和色斑,称铁线,它们是由褐铁矿和炭质物聚集而成;其三是在个别样品中见蓝色的圆形小斑点,它们是绿松石在经沉积过程中形成的。
从物理性质上看,可以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等几方面体现其特征。
颜色多是天蓝色、浅蓝色、绿色、带蓝的苍白色。在颜色均一的块体上常有分布不均的白色条纹、斑点或褐黑色铁线。其透明度,可以是微透明的,但多半是不透明的。其光泽,散发着玻璃光泽到油脂光泽。硬度一般为5-6。密度为2.40至2.90g/cm3,具体取决于产地,一般为2.76g/cm3。许多绿松石依靠树脂增强其坚固性,从而将改变绿松石的密度。绿松石的颜色一般由铜所致色。
绿松石也有缺点,那就是绿松石受热易褪色,也容易受强酸腐蚀变色。此外硬度越低的绿松石孔隙越发达,越具有吸水性和易碎的缺陷,因而油渍、污渍、汗渍、化妆品、茶水、铁锈等均有可能顺孔隙进入,导致难以去除的色变。绿松石是一种较为娇贵的玉石品种。无论是加工过程,或是使用过程均需倍加爱惜。但只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受高温和强力碰撞,应该不会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