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连续对比式结构?什么是一般对比式的文章结构?

何谓对比式?即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阳一阴、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记事的一种结构形式。

对比式分为连续对比式和一般对比式。

在文章中,对比的对象或对比的事件不止一个,可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循着一个中心,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对比的,为连续对比式。没有连续性的对比式结构,为一般对比式。

在一般对比式中,根据正反材料的排列顺序,又分为正反对比式和反正对比式。所谓正反对比式,即在对比时,先说正面的(肯定的),后说反面的(否定的),而与此相反的结构方式,即为反正对比式。

下面,让我们读一篇中学生的作文。

杂院轶事

大清早,我揉了揉蒙咙的睡眼,又习惯性地竖起耳朵聆听院里的声响。奇怪,院里怎么没有传来沙沙的扫地声?我推开门,出去跑步。今天的院子寂静得很,凉爽得很,天边一线曙光,洒在院子里呈银白色,一阵凉凉的风吹动了地上的落叶和纸屑。我不禁想起每天的这个时候,无论刮风下雨,总有一位老清洁工躬着背,挥动一把大竹扫帚,不声不响地扫着地。扫帚有节奏的沙沙声,我觉得像一首诗。于是,当我从老人身边路过时,总要留心那把沙沙作响的大竹扫帚和那辆破旧的垃圾车,不知怎的,心头就会掠过一丝亲切感。

当我再跑回院子时,天已经大亮了。远远的,我看到院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垃圾车,我心头一热,莫不是老人来了?跑近时,才看清扫地的是一个年轻的妇女,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

(一连几天,扫院的仍然是那位年轻的妇女,渐渐地,大家都跟她熟悉了。)

接下来的日子,扫院的女工很晚才拉着她那辆新车赶来。有时七八点钟,还不见她的身影儿。大人们都抱怨家里的垃圾不知往哪儿倒,于是大伙干脆图方便,杂院里到处都成了垃圾堆!

年轻的女清洁工被这种情景触怒了,终于忍不住,冲院里的门窗大骂开了,打这以后,杂院四处仍堆满垃圾,而扫院的女工仍旧每天姗姗来迟,把垃圾车停下,骂一通后,见没人搭理,只好悻悻地扫干净地上的垃圾。(这种僵持的“局势”持续了半年,这位年轻的女清洁工终于走了。)

(可没运垃圾扫地的人也不行啊!)十天后,当院子脏得无法涉足、臭得无法形容的时候,来了个穿背心的小伙子,他吹着口哨,迈着轻松的步子边扫边铲,那使不完的劲儿,让我看了深感佩服。忙乎了整个一上午,总算把杂院清扫干净,他满意地露出了笑脸。这以后,小伙子每天都吹着口哨,轻快地干着,仿佛这是一件极有乐趣的差事儿。

终于有一天,小伙子也开始厌倦扫地这份差事了。他经常偷工减料,到后来干脆把垃圾车停在大院门口,在垃圾车上横贴一纸条:“请将垃圾倒入垃圾车!”院门口停垃圾车这也太不雅观了。于是大家又是抱怨,又是议论,有些话竟不寻自来地飘入我的耳鼓:“说来说去还是那老清洁工好!”

(到后来,小伙子仍是三两天地来一趟……)

(湖南洞口县一中 林娟娟)

为了节约篇幅,我们对原文做了一些删节。这篇《杂院轶事》,以作者我的眼光,记述了三位清洁工,从大的结构讲,这是一篇连续对比式的作文。作者歌颂的是老清洁工,那位年轻的妇女和那位年轻的小伙子,都是用来和老清洁工做对比的,是用来反衬老清洁工的精神的难能可贵的。

文中的第一个对比是关于老清洁工与年轻妇女的:

老清洁工:推的是一辆破旧的垃圾车,“天边一线曙光”时就上班,“无论刮风下雨”不间断。

年轻妇女:用的是一辆崭新的垃圾车,每天“很晚才拉着她那辆新车赶来,有时七八点钟,还不见她的身影儿”。后来和杂院的人弄僵了,每天骂一通后,才悻悻地打扫垃圾。

年轻小伙子与老清洁工是第二个对比。在这一个对比中,小伙子的前后变化也可以看成是在大对比下的一个小对比。

年轻小伙子刚来的时候,热情蛮高,干得也很好。没有多少日子,开始厌倦这份差事了。脑瓜一转想了个偷懒取巧的门道,“干脆把垃圾车停在大院门口”,门上贴一纸条:“请将垃圾倒入垃圾车!”以后,竟是“三两天地来一趟”。

老清洁工给这个院子扫了多少年垃圾?文中没有说,但从一个中学生每天“习惯地竖起耳朵聆听院里的声响”,以至于有一天猛乍不见了这个老清洁工,“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想来,这个老清洁工在这个院子扫地不是一年两年了。多年来,他“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必来,“不声不响地扫着地”,与小伙子的热了几天就厌烦起来,偷懒取巧,三两天地才来一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难怪一院的人经过比较,到头来还是想起了老清洁工:“说来说去;还是那老清洁工好。”因为有了后两人反衬,这一个结论就非常的有说服力。

此文先写老清洁工,后用两个反衬材料,在结构上,应当是属于正反对比式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iaoyi.com/28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