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繁多,宗教仪式也各不相同。印度教作为印度的第一大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它的仪式名目繁多也在常理之中。印度教徒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不经历一些仪式,那么这个人的生活就是不完整的,灵魂也是不纯洁的,只有经过仪式,生活中的痛苦才能得到解脱。因此,印度教徒从出生到死亡,一生要经历很多仪式。一般来说,仪式在一个人出世前就已经开始了。
按照印度《摩奴法典》的规定,在妇女怀孕的第四个月,要参加生男礼。这种仪式是为了祝愿母亲能够生下男孩。如果一个母亲的第一胎是女孩,那么生男礼要在怀孕的第三个月举行;如果第一胎是男孩,那么怀孕的第二个月到第八个月可以随时举行生男礼。在举行这种仪式时,母亲要盛装宣誓。到了晚上,有人在怀孕妇女的鼻孔上涂上榕树皮汁液,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妇女流产。在仪式的最后,丈夫会把装满水的陶罐放在妻子的怀里,然后轻轻抚摩妻子的肚子,祈祷男孩出生后一切顺利。
在妇女怀孕四个月时,还要举行分发礼,这是一种梳发仪式。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先向女神祈祷,之后丈夫会把妻子的头发向上梳起,为她精心打扮一番,以此来祈祷母子健康,消灾避祸。
孩子出生后,在没有剪断脐带之前,还会举行诞生礼。在孩子出生后第十天,根据《摩奴法典》规定,要选择一个吉祥的时辰,给孩子举行命名礼。因为在印度传统中,一个好名字就是一个好兆头。孩子出生后,还要举行观日礼,这是一种婴儿出门见太阳的仪式。除此之外,婴儿第一次吃东西,还要举行初吃礼;婴儿剃掉胎发,还要举行剃发礼。
有的人家在孩子6~16个月时,有的人家在孩子3~5岁时,会给孩子穿耳眼,为此举行的仪式就叫穿耳眼礼。他们认为给孩子穿耳眼有助于培养男孩的阳刚气质和女孩的柔美气质。孩子到了读书识字的年纪,还要举行拜石板礼,又叫学知识礼。
除了上述仪式外,印度教徒还会为孩子举行再生礼。大多数印度教徒都非常重视这个仪式,因为按照印度教习俗,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要在这个仪式上佩戴圣线。这些种姓的人认为,人的一生会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父母给的,第二次是通过佩戴圣线由迦耶德里女神和老师重新赐予的。在再生礼举行之前,无论哪个种姓或家族,一律都是首陀罗,只有通过这种仪式,才可以提高地位,获得第二次生命。按照《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种姓的孩子,在8岁时会举行这种再生礼,刹帝利种姓的孩子在11岁举行,吠舍种姓的孩子在12岁举行,而首陀罗的孩子则没有资格举行这个仪式。在举行仪式期间,老师会象征性地“怀胎”三天,然后给孩子戴上圣线,代表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自此以后,孩子便开始遵守各种习俗和规定。